1.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连续9年全球第一,动力电池市场规模连续8年全球第一,光伏装机规模连续10年全球第一。
2. 中国绿色产业的竞争优势源于技术创新、产业链供应体系完善和超大规模市场开放。
3. 中国实施产业政策并非独有,美国和欧盟等国家也实施相关补贴措施。
4. 美国等有关国家基于“酸葡萄”心理和“唯我独尊”想法,对中国产业政策提出指责。
5. 中国政府和企业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在绿色产业领域与各国携手进步,共享机遇。
1. 合作项目为塔吉克斯坦首个风光储综合能源项目。
2. 该项目将为塔吉克斯坦22个城镇提供清洁电力,每年节省标准燃煤约50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4万吨。
3. 山东电工电气集团为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的直属单位,产品遍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
4. 塔吉克斯坦是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山东电工已为霍罗格110千伏变电站和穆尔加布600千瓦1.2兆瓦时光伏电站等项目提供了成套设备,保障了当地民生用电需求。
1. ChatGPT日耗电量50万度,相当于美国家庭每天用电量的1.7万多倍
2. 谷歌人工智能业务用电量预计将从2%增长至10%,年耗电量290亿度
3. 生成式人工智能到2027年能耗可满足荷兰一年的需求,约85-134太瓦时
4. 训练GPT-4一次耗电2.4亿度,相当于1000个游泳池水量煮沸的热量
5. ChatGPT每交流25-50个问题需500毫升水降温
6. 人工智能到2027年可能需4.2亿-66亿立方米淡水,超过丹麦或英国年用水量
7. 可再生能源、核能和优化技术是应对AI高耗能问题的关键
8. 回收数据中心废热用于民用热水或采暖可减少能源浪费
9. 2021年中国出台政策,要求新建大型数据中心必须满足绿色数据中心要求
1. 现代汽车推出采用氢燃料电池技术的NEXO中国版。
2. 宁德时代发布兼顾续航和快充的磷酸铁锂电池神行PLUS,并布局钙钛矿电池和锂空电池等新技术。
3. 小鹏汇天展示陆空一体式飞行汽车,宣布分体式飞行汽车将于2024年第四季度开启预售。
4. 易航智能发布城市智驾平台“笃行”,与地平线达成合作加入征程6首批算法合作伙伴。
5. 2030年亚太地区AAM市场预计拥有超1000架飞机。
6. 2040年全球城市空中交通产业规模预计达1.5万亿美元。
1. 展品包含智能装备、新能源、智慧船舶、新材料、海洋牧场、游艇等领域新成果。
2. 展会期间举办20场会议论坛,探讨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牧场、水下无人系统等话题。
3. 设置“粤港澳大湾区海洋新能源展示专区”,展示风电等新能源设备和技术。
1. 广西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比约60%。
2. “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旨在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以村为单位、村企合作的方式进行风电投资建设。
3. 乡村风电将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提升农村现代化水平。
4. 《风电与乡村振兴——“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风电项目实施手册》发布,为项目组织实施提供指导。
1. 2024 中关村论坛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围绕“储能与氢能”开展深入交流。
2.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清洁能源产业创新。
3. 中国科学院已部署多项重大科技任务,在传统能源清洁利用和储能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成果。
4. 中外专家学者认为,储能和氢能是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供能安全的重要技术。
1. 中国最大“沙戈荒”风光基地项目宁夏腾格里“沙戈荒”能源大基地。
2.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腾格里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中卫电厂4×660兆瓦扩建工程。
3. 宁夏腾格里“沙戈荒”能源大基地配套调峰煤电464万千瓦,新能源项目总规模为1300万千瓦。
4. “宁湘直流”配套调峰电源,为“宁湘直流”外送通道提供稳定电力和电压支撑。
5. 扩建工程建设4台660兆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预计2025年底两台机组投产,2026年3月四台机组全部投产。
1. 中国新能源产业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优势,持续提供优质产能。
2. 中国新能源产品在国际市场走俏,得益于技术含量高、人性化设计和低碳环保。
3. 中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超过全球一半,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4. 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出口200多个国家,帮助实现清洁能源转型。
5. 中国新能源产业规模庞大,成本效率优势和完善的供应链生态系统是重要原因。
6. 中国新能源技术持续创新,加速全球向清洁能源转型。
7. 东盟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重要目的地,带动泰国汽车产业转型。
8. 中国有序推进清洁能源产业链合作,共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新模式。
9. 中国在非洲实施数百个清洁能源项目,帮助解决能源安全问题。
10. 中国与泰国合资建设超级电池工厂,加速实现泰方新能源汽车目标。
11. 中国在可持续能源领域经验丰富,为全球技术进步营造合作氛围。
1. 我国氢能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可再生能源制氢势头强劲,应用场景加速拓展。
2. 绿氢作为实现“双碳”目标和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基础,制氢规模每年可达2万吨。
3. 绿氢技术为氢能产业上游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保障,产业下游的延伸依赖于氢能与交通运输业、制造业等领域的跨界联动。
4. 2023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销售量新增5791辆,同比增长约72%,已建成加氢站407座,综合能源站占比达到58%。
5. 氢能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将有效拓展氢能市场应用的新空间,助力我国实现“2035年形成多元氢能应用生态”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