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出口增加反映全球供不应求,源于技术优势和完备产业体系,而美国指控产能过剩旨在遏制中国发展。
1. 中国新能源出口多不等于产能过剩,全球市场供不应求。 2. 中国新能源产业竞争力源于创新、技术优势、完备产业体系。 3. 美国炒作“产能过剩论”意在遏制中国产业发展、实施贸易保护主义。
1. 中国新能源出口多不等于产能过剩,全球市场供不应求。 2. 中国新能源产业竞争力源于创新、技术优势、完备产业体系。 3. 美国炒作“产能过剩论”意在遏制中国产业发展、实施贸易保护主义。
1. 活动主题:"聚才建圈强链" 2. 机构: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桐乡市人民政府 3. 项目:乌镇院士之家,聚集院士130位,落地46个高层次人才项目 4. 重要成果:7个院士专家团队的创新成果项目发布
1. 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东南亚预计持续增长。 2. 越南、印尼有望成为中国新能源企业"出海"热门目的地。 3.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外贸出口新三样"走俏海外。 4. 中国今年1-3月蓄电池出口量同比增长4.9%。 5. 多元化电池体系已成行业共识。 6. 耐普新能源产品在东南亚多国受到认可,获"东盟五强品牌"奖项。 7. 新能源企业"出海"东南亚面临政策不明确、融资难等挑战。 8. 报告建议企业"出海"时熟悉当地政策、拓宽融资渠道、提升供应链韧性。
1. 氢能作为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发展氢能有助于解决风光等新能源消纳问题,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3. 氢能可通过绿氢替代实现深度脱碳,将在无法仅通过绿电完成气候目标的行业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4. 氢能的高品质能源特性决定了其将在能源革命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 5. 预计到2060年,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将达15%。 6. 目前,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绿氢制备方式。 7. 实现大规模平价制备绿氢是氢能普及面临的最大障碍。 8. 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氢储运技术水平是氢能竞争力的关键。 9. 液氢因其能量密度高、储存压力低、安全性好、纯度高而对于大规模、远距离氢能储运和高效利用有较大优势。 10. 管道输送储运能效更高、输送能力更强,在油气领域已得到验证。 11. 氢能应用远不仅是汽车,在那些氢已经被用作原料的领域进行绿氢替代效率会更高。 12. 电氢融合应用是氢能应用的前沿探索方向之一。 13. 氢能产业装备自主化发展迅速,但在大规模氢液化、高压力储氢容器、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和零部件领域仍需进口。 14. 我国应发挥新型科研举国体制优势,持续推动氢能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重大产品示范应用和产业化发展。
1. 郑州传感器产业企业数量翻番,产值增长20%。 2. 传感器应用广泛,包括新能源车、工厂智能化、城市更新等领域。 3. 河南省智能传感器产业研究院汇集各界专家,推动科研创新。 4. 政府引导建立中试产线,共享共用,破解产业化难题。 5. 郑州传感器产业持续快速增长,18.6%的增幅领先行业平均水平。
1. 宁夏煤炭保有量全国第9,硅石储量全国第1。 2. 宁夏拥有丰富的光伏和风能资源,适合大规模开发新能源。 3. 宁夏已建立光伏、风机、储能等新能源全产业链。 4. 宁夏已建成宁夏到浙江、宁夏到山东两条西电东送外送通道,已累计外送电量7000亿度。 5. 宁夏正在建设宁夏到湖南的外送通道,建成后宁夏年外送电量将超过1000亿度。
1. 截至一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33.77万亿元,同比增长35.1%。 2. 一季度绿色贷款增加3.7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3. 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贷款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8%。 4.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位居首位。
1.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今年已新开工国家重大水利工程20项。 2. “三夏”生产抓紧进行,四川已收获过半小麦,各地设立各类文旅惠民措施丰富旅游体验。 3. 4月民航国际客运规模突破500万人次,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83.8%。 4. 我国县乡村三级客货邮服务站点超5万个,有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5. 河南郑州大力发展高技术制造业,瞄准高端传感器产业,传感器相关企业数量翻番,产值增长20%。 6. 1—4月我国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同比增长21.7%,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24.5%。 7. 交通运输部发布《成渝综合交通标准体系》,围绕3方面需求共布局了50项重点标准。 8. 全国最大的海上光伏项目在江苏连云港开工,项目总投资98.8亿元,预计于2024年9月首次并网。 9. 今年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中欧(亚)班列累计开行运量突破3万标箱,同比增长32.8%。 10. “国聘行动2024”雄安高质量发展专场举办,截至目前,已有280多家单位发布1万多个人才需求。
1. 绿色贷款余额33.77万亿元,同比增长35.1%,一季度增加3.7万亿元。 2. 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占比66.8%。 3. 农业银行绿色贷款余额4.8万亿元,增速18.9%。 4. 金融监管部门提出未来5年构建国际领先的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体系。 5. 《指导意见》提出加大对重点领域低碳转型的信贷支持。 6. 商业银行丰富绿色信贷产品种类,推动多元绿色投融资渠道。 7. 多地出台配套绿色金融落地的有关举措,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
1. 科技创新方面: - 完善创新精准考核和中长周期考核激励机制 - 推进自主创新成果推广应用 2. 产业发展方面: -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两端"发力 - 强化数智网络赋能传统产业 - 推进绿色生产方式 3. 推进重组整合,实现要素畅通流动 4. 执行进度目标: - 今年年底前完成70%以上主体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