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RC外部版V3.1
大数据优选每日重点财经资讯
共 1411 篇文章

标签:风电设备 第136页

中国碳市场已为逾51亿吨排放量定价,正逐步扩大行业、品种、主体和方式,强化法律责任,争创高质量碳市场。

1. 中国碳市场由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组成,两个碳市场既各有侧重、独立运行,又互补衔接、互联互通,共同构成了全国碳市场体系。 2.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选择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2021年7月正式开市,目前覆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3. 碳市场形成的碳价,为开展气候投融资、碳资产管理等碳定价活动锚定了基准价格参考,以碳市场为核心的中国碳定价机制逐步形成,促进了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低碳化。 4. 免费分配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碳配额分配方式将逐步推行,适当引入有偿分配并逐步提高有偿分配比例。 5. 将建立市场稳定机制,平衡市场供需,防止碳价格失控等市场风险。 6. 将优化配额分配方式,逐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不断丰富交易品种、交易主体、交易方式,激发市场活力。 7. 在强化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方面,《条例》作出了明确规定,对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相关活动的各类主体规定了明确的违法情形和严格的法律责任。 8. 在打击碳排放数据造假,遏制虚报瞒报碳排放数据等行为方面,《条例》可总结为“严控、严查、严罚”。 9. 中国碳市场数据质量随着《条例》的贯彻落实,将在第二个履约周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中国碳市场由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组成,强制碳市场覆盖约5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自愿碳市场支持社会主体自主减排,二者衔接将推动双碳目标落实。

1. 中国碳市场由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组成,分别由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简称。 2. 强制碳市场选择了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是目前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3.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支持林业碳汇、可再生能源、甲烷减排、节能增效等项目发展,鼓励社会主体自主自愿地采取温室气体减排行动。 4. 2023年2月,国务院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为中国碳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5. 自愿碳市场产生的减排效果经过科学方法量化核证后,通过市场来出售,获取相应的减排贡献收益。 6. 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的衔接,将形成政策合力,激发绿色低碳创新动力,推动落实国家双碳目标。

北京市通州区聚焦绿色发展,建设分布式光伏,提升绿电占比,2023年全年发电量约101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约610吨。

1、北京市通州区大力推进绿色发展,聚焦建筑、交通、产业三大关键领域,强化能源、生态、文化三大重点支撑,把绿色发展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 2、打造车网互动平台,贯通车、桩、网信息数据,有效调节充电负荷,实现充电负荷的“可充、可放、可控、可调”。 3、建设分布式光伏,有效解决光伏并网问题,提升村民绿色用能体验。 4、全村光伏全年发电量约101万千瓦时,绿电占比51.3%,全年减少碳排放约610吨。 5、截至2023年底,全村光伏全年发电量约101万千瓦时,全年减少碳排放约610吨。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量约51亿吨,占比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0%以上,目前已为纳入碳排放重点行业打下基础。

1.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年交易量约51亿吨,占比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0%以上。 2. 目前重点行业已开展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工作,为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打下基础。 3. 生态环境部将坚持稳中求进、先易后难的原则,分阶段、有步骤地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碳排放重点行业。

全国碳市场平稳运行,推进企业减排温室气体。

1. 全国碳市场包含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两个部分。 2. 全国强制碳市场运行平稳,制度规范日趋完善,市场活跃度逐步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全面改善,碳排放管理能力明显提升,价格发现机制作用日益显现。 3. 全国自愿碳市场自今年初启动以来运行总体平稳,促进企业减排温室气体、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锚定了基准价格,推动社会各界关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4. 生态环境部将全面贯彻落实《条例》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大相关政策配套制度完善,保障市场健康平稳有序运行,严格依法管理规范操作,积极推进碳市场的建设。

2024年1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1127.1亿元,同比下降11.7%,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引资增势良好。

1. 2024年1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588家,同比增长74.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27.1亿元,同比下降11.7%,环比增长20.4%。 2. 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31.1亿元,同比增长20.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40.6%。 3. 高技术产业引资391.6亿元,占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比重为34.7%。 4.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消费升级充满新机遇,中高端制造和消费领域将会吸引更多外商投资。 5. 跨国公司依旧看好中国市场发展机遇,我国吸引外资前景可期,强大的内需市场将吸引更多的高质量外资进入。

2023年国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4%,投资重点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将继续强化对这些产业的支持,使其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

- 2023年国企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同比增长11.4%,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影响。 - 2023年中央企业在电力电网企业聚焦能源安全保供和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新能源大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投资额同比增长16%。 -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袁野表示,中央企业在下一阶段发展中要更加聚焦高质量发展,注重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 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启动实施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明确了“干什么”“谁来干”“政策如何支持”等问题,激发了企业新动能。 - 2023年央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完成投资2.18万亿元、同比增长32.1%,新产业新业态成为企业的重要增长点。 -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苟坪表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事关全局,国企将继续强化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

2023年末,衢州市碳账户贷款余额762.84亿元,绿色信贷年均增长21.03%。

1、2016年8月,《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发布,我国成为全球首个推动并支持“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国家。 2、截止2023年末,衢州市碳账户贷款余额762.84亿元。 3、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试验区绿色信贷年均增长21.03%,试验区建设取得预期成效。

广西首条海上风电能源通道正式投产,每年将输送超50亿千瓦时清洁能源。

1. 广西首条海上风电能源通道已正式送电投产。 2. 广西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通过能源通道输送超50亿千瓦时清洁能源。 3. 2023年,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累计完成4项清洁能源项目配套电网工程,投运90余项主电网工程。 4. 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战略规划部总经理张宁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做好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其余项目和钦州海上风电示范项目220千伏送出通道建设。 5. 根据《广西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广西将在“十四五”期间打造北部湾海上风电基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海上风电。 6. “十四五”期间,广西核准开工海上风电装机750万千瓦,力争新增并网装机300万千瓦。

我国海上风电开发潜力丰富,发展迅猛,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需加强技术研发和综合应用。

- 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超过3500吉瓦。 - 我国海上风电迅猛发展,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海上风电市场之一。 - 海上风能开发有两条技术路线,近海海域采用固定式基础,深远海海域采用漂浮式基础。 - 发展海上风电对于我国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国实现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减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提升能源安全性和可靠性。 - 我国海上风电的开发仍然面临诸多难题,比如,海上的恶劣条件会对设备和系统带来较大挑战,我国在海上风电的施工、运维等环节还存在一些不足。 - 要积极推动以场级控制为目标的第三代风能技术的发展,加强研发海上风电制氢、海水淡化等技术,促进海上风能的规模化综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