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科技创新,推动成果转化,重视产业链联合攻关,赋能创新团队,建立成果转化支持机制。
1.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2. 重视产业链联合创新攻关,以链主企业为主导,政府支持,打造产业链创新联合实验室。 3. 赋予创新团队自主权限,支持其自主决策,解决后顾之忧。 4. 推动创新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建立全过程成果转化支持机制,促进创新成果对外转化運用。
1.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2. 重视产业链联合创新攻关,以链主企业为主导,政府支持,打造产业链创新联合实验室。 3. 赋予创新团队自主权限,支持其自主决策,解决后顾之忧。 4. 推动创新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建立全过程成果转化支持机制,促进创新成果对外转化運用。
1. 玛尔挡水电站电缆敷设总量:31.8公里 2. 总装机容量:232万千瓦 3. 年平均发电量:73.04亿千瓦时 4. 可满足家庭用电需求:182.5万个 5. 节约标准煤:约220万吨 6.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16万吨 7. 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3.04万吨
1. 2024年内新投产产业项目,年内有效投资超5000万元,奖励100万元。 2. 2024年内有效投资超1亿元,超计划进度30%的单体项目,奖励100万元。 3. 鼓励央企与本地企业组建联合体参与重大项目工程建设,支持商品住房消费,免征新能源乘用车购置税最高不超过3万元。 4. 报废老旧汽车购买新燃油车补贴3000元,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4000元。
1. 我国高度重视绿色发展,植被保护和恢复方面积极投入,生态环境逐渐恢复,碳失衡缺口不断缩小。 2. 高耗能产业加强碳排放科学管理是顺应"双碳"发展的重要组成,强化典型高耗能行业碳排放发展水平监测具有重要的辅助决策作用。 3. 如何推进碳减排目标在行业层面、省域层面公平合理、科学有效分配,成为现阶段我国碳减排工作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4. 高耗能行业依然是减排与固碳技术创新、机制完善、路径优化的重点领域。 5. 我国各省域在自然资源禀赋、区划功能、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其碳排放水平与碳汇吸收能力不尽相同。 6. 我国目前减排压力与挑战仍然较大,植被面积驱动绿色固碳能力仍需加强,碳源与碳汇的不平衡性仍然存在。
1. 到2027年,抽水蓄能电站投运规模达到8000万千瓦以上。 2. 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负荷的5%以上。 3. 支撑全国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20%以上,利用率保持合理水平。
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基本单元,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振兴的关键载体。 2. 建设银行江苏如东支行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同业中主要业务指标处于领先地位。 3. 如东支行助力绿色能源产业加速发展,绿色贷款余额达55亿元。 4. 如东支行为乡村振兴提供金融支持,涉农贷款余额121亿元。 5. 如东支行积极关注新市民、老年人和儿童群体金融需求,致力于打造和谐健康的金融服务环境。 6. 如东支行利用科技优势,为如东教育提供智慧服务,包括校园综合服务平台、智慧食堂平台和助学读物线上缴款服务。
1. 洪都拉斯帕图卡III水电站由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承建。 2. 洪都拉斯60%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目标2030年前提升至70%,2035年前提升至80%。 3. 四川是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和研发制造基地,具备水电、风电和光伏领域合作优势。 4. 发展中国家清洁能源合作面临基础设施薄弱、政策体系不完善、民众认识不足等挑战。
1. 山西风光新能源装机容量超过全省发电总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一,达5093万千瓦。 2. 山西风光新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省发电总装机容量的38.18%,风电装机2503万千瓦,太阳能装机2590万千瓦。 3. 山西新能源利用率持续保持在97%以上。
1. 呼伦贝尔市建立了运行指挥调度中心,通过"天眼"系统、大数据、5G通信等新技术实现多种数据信息的实时汇总和"秒级调度"。 2. "十四冬"举办期间,当地气温约为零下20摄氏度,内蒙古自治区共加装127套可视化在线监测装备,实现保电线路的可视化巡视运维,还以无人机集群编队等设备填补人员巡视的盲区。 3. 风力发电站、分布式光伏电站为"十四冬"提供了全程清洁能源供应。 4. 制冷机组可在工作人员指挥下,把冰壶比赛所需的冰面温度实时控制在零下6摄氏度左右。 5. 短道速滑馆丝滑的冰面之下,密布着管道和专业的制冰设备,保障冰面的厚度、硬度高度契合赛事需求。
1.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 2. 截至2023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达到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 3. 第二个履约周期(2021年至2022年)成交额比第一个履约周期(2019年至2020年)增长89%。 4. 企业参与交易的积极性明显提升,第二个履约周期参与交易的企业占总数的82%,较第一个履约周期上涨了近50%。 5.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制度框架体系。 6.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基本形成。 7. 我国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发电、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重点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