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RC外部版V3.1
大数据优选每日重点财经资讯
共 1411 篇文章

标签:风电设备 第120页

预计全年经济增速5%左右,春节消费回暖、基建投资回升、出口增长强劲推动。

1. 今年消费、基建投资、出口有望逐步回升;预计全年经济增速达5%左右。 2. 春节期间消费需求释放,旅游业和电影行业表现突出,推动2月CPI略有上行。 3. 财政政策发力下,基建投资回升可期,政府工作报告中赤字规模和专项债券安排均有增加。 4. 前两个月出口增长快于预期,对非洲、俄罗斯、东盟等地区出口增速较高。

浙江光伏出力占电网25.5%,装机容量3562万千瓦,以分布式光伏为主,预测准确率达96.7%。

1. 3月12日浙江光伏出力达2058万千瓦,占全社会用电负荷的25.5%。 2. 2023年浙江新增投产风光新能源977.9万千瓦,其中光伏817.6万千瓦。 3. 至2024年2月底,浙江新能源累计装机4148万千瓦,其中光伏3562万千瓦。 4. 浙江新能源装机以分布式光伏为主,占光伏总装机容量的80%。 5. 浙江光伏功率预测准确率达96.7%。

嘉兴新政提供66条措施,聚焦科技创新及交通,加大投入支持南湖实验室,交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10%,2024年预算增长8.1%。

1. 嘉兴发布《若干政策》,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包含8大方面66条措施。 2. 科技创新和交通强市成为嘉兴经济高质量增长极的关键引擎。 3. 嘉兴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投入,新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分中心和省重点实验室可获300万元和200万元奖励。 4. 南湖实验室聚焦生命健康和信息技术领域,孵化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融入长三角科创协同圈。 5. 嘉兴综合交通投资将超400亿元,交通投资占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10%。 6. 嘉兴2024年政策安排预算资金总额为112.42亿元,较2023年增长8.1%。

外资准入限制已在制造业领域全面取消,自由贸易试验区外资准入清单已实现制造业清零。

1. 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已全面取消。 2. 目前,自由贸易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已实现制造业清零。 3. 商务部将尽快修订全国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以实现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清零”。

车网融合催生新生产力,全国调峰电量达1.8亿千瓦时,朗新方案聚合充电桩,光储停充一张网促进绿电消纳。

1. 车网融合是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拥有强大发展潜力。 2. 全国车网互动累计提供调峰电量达1.8亿千瓦时。 3. 朗新“车能路云”解决方案聚合充电桩资源,探索虚拟电厂交易机制。 4. 光储停充一张网可促进车网互动下的绿电消纳。 5. 新能源汽车总充电量达67.84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0.91%。

技术创新和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数字技术助力传统制造业升级。

1.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通过技术创新、科技创新打破传统经济增长模式。 2. 科技创新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3.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载体,推动产业升级和培育新兴产业。 4. 数字技术催生创新技术和新的生产方法,成为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的关键驱动力。 5.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效能、高创新、高价值的特点,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空间。 6. 建议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融合化集群化发展,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梯次发展体系。

雅砻江流域基地发电量超1万亿千瓦时,绿色能源规模最大,占四川省清洁能源装机五分之一。

1. 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累计发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 2. 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互补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总规模超1亿千瓦,为世界最大。 3. 雅砻江公司已投产清洁能源装机占四川省五分之一,三大水库总蓄能值占四川省三分之二。

截至3月13日,A股公司中标电力、风电等基建和新能源领域项目240+条,凸显科技创新、基建、节能和民生等领域对上市公司价值提升的重要性。

1. 截至3月13日,A股公司已发布240多条中标项目公告,主要涉及电力、风电、轨道交通、环保、数字经济、新能源等领域。 2. 基建和新能源项目是上市公司中标项目类型中占比最多的。 3. 上市公司披露中标项目类型反映出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和民生等领域的项目对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绿色科技产业增长强劲,专利领先,环保材料和回收利用份额近40%,推动出口增长显著。

1. 中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组件出口增长强劲。 2. 中国在绿色科技领域专利数量位居世界第二,研究进步速度全球领先。 3. 中国在环保材料和回收利用领域全球份额近40%,处于领先地位。 4. 中国政府战略性布局“新三样”产业,拉高出口整体增速2.9个百分点。 5. 合肥等城市吸引高校和研究人员,推行新技术,打造未来产业中心。 6. 中国正在应对电动汽车电池回收挑战,掌握从原材料到电池技术的价值链。 7. 中国智慧工厂、高铁技术和电池回收等领域未来有可能进军并占领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