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机构和媒体预测,2024年将迎来企业生成式AI应用的爆发。
2. 中国学者专家认为,制造业是AI大模型应用的主战场,是打造全球制造业未来竞争优势的关键。
3. AI大模型已经在各行各业落子不断,如DeepMind开发的AlphaFold2模型几乎预测了所有的蛋白质结构。
4. 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帮助机器快速、准确地检测产品,在减少人工质检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方面的作用显著。
5. 中国拥有场景众多的优势,如百度推出的智能云开物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积累4万多个工业模型和智能应用。
6. 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落地还面临很多挑战。
7. 大模型与工业、制造业的融合,引发对数据保护的关注。
1. 金华市发布10条重点产业链,总投资约325亿元。
2. 金华市重点产业链包括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纺织、医药等。
3. 金华市将实施产业基础再造行动,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养壮大新兴产业、谋划打造未来产业。
4. 金华市共有汽车相关企业1500余家,其中上市公司6家,已形成完整汽车产业链。
5. 金华市在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42个、总投资702亿元。
6. 金华市聚焦产业链招商,以补齐产业短板、延伸产业链条为突破口,大力引进一批“链主”企业、关键环节企业和配套企业。
7. 金华为全力打造10条重点产业链,建立“十个一”工作推进机制。
8. 金华市预计到2026年,全市10条重点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将取得重大进展,培育打造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省内有地位的“链主”企业,形成3条千亿元级、1条500亿元级、2条300亿元级重点产业链。
1、济青高速中线济潍段采用光伏发电和沿线林业种植相结合的方式,实现“零碳”排放。
2、济郑高铁全线通车,让济南、郑州两座万亿元级省会城市实现高铁直通,最快通行时间缩短至1小时43分。
3、山东高铁通车里程突破2800公里,位居中国首位,目标是实现16地市“市市通高铁”。
4、济宁大安机场通航,标志着山东半岛现代化机场群日趋完善。
5、小清河航运首次完成“河海直达”运输任务,开启山东省内河航运物流运输新模式。
6、山东将把京杭运河(黄河以南山东段)打造成鲁西南高效对接长三角地区的黄金水道,把小清河打造成联接省会、贯通鲁中、河海联运的陆海新通道。
7、山东交通运输体系发展不仅规模进一步扩大,而且相关交通技术状态评分也处于全国前列。
8、发达的交通体系将极大推进区域经济融合发展,为山东未来经济高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 16000TEU大型集装箱船——“MSC伦敦”轮,在广州南沙完成改造,提前20天交付。
2. 这是文冲修造为地中海航运集团改造的第二艘16000TEU集装箱船,标志着双方的深入合作迈上新台阶。
3. 改造工程涉及钢结构3000吨、管路4757米、电缆74000米,总涂装面积达70000多平方米。
4. 改装工程周期较首制船缩短了20天,其中新生活区总段仅用19天便成功上船,比原计划提前了7天。
5. 文冲修造充分运用成功改造首制船的经验成果,持续优化生产技术准备和施工流程,并最终取得了重大突破。
1. 民营钢铁企业在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清洁生产审核和绿色产品认证等方面的占比分别为68.2%、50.3%、49.7%和17.9%。
2. 2022年有32.6%的高耗能行业企业编制“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比工业行业高9.2个百分点。
3. 民营高耗能企业推动单位产品主要原材料消耗量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比例超70%。
4. 民营企业绿色发展仍面临融资难问题,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加大绿色低碳技术改造的政策环境还不完善。
1. 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之一,是“疆电外送”直流第三条通道。
2. 工程起于新疆巴里坤换流站,止于重庆市渝北换流站,途经新疆、甘肃、陕西、四川、重庆五地,直流线路全长2290千米,总投资286亿元,额定输送功率为800万千瓦。
3. 渝北换流站作为西南地区首座受端换流站,是重庆市占地面积最大、建设工程量最大、总投资最高的电网旗舰型站点。
4. 工程2025年建成后,将成为重庆电网接纳新疆清洁能源的重要落点,大幅提升重庆外电送入能力,每年可从新疆送入电量超360亿度,超全市用电量的四分之一。
1. 成自宜高铁、汕汕高铁汕头南至汕尾段、龙龙高铁龙岩至武平段同时开通运营。
2. 前11个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4%。
3. 今年新增高铁运营里程1700余公里。
1. 神舟接力出征,彰显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
2. “深地一号”刷新亚洲陆上最深井纪录,体现中国地质勘探技术进步。
3.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命名交付,标志着中国造船业取得重大突破。
4. 制造业投资稳步增长,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中国制造实力增强,后劲更足。
5. 中国企业携手打造大型邮轮、大型客机、复兴号动车组等重大项目,彰显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
6. G50重型燃气轮机打破“卡脖子”技术,成功投入商用,标志着中国能源领域取得重大进步。
7. 中国企业成功轧制世界最薄电工钢领域的“手撕钢”,突破再突破,我国首款商用可重构5G射频收发芯片“破风8676”成功问世,体现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8.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新征程上,要坚定信心、开拓奋进,推动实体经济更加枝繁叶茂,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更加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1. 中建四局科创大厦项目是全国首座高度超150米的近零能耗建筑,将于2024年底投入使用。
2. 该项目位于广州国际金融城东区,总高176米,地上36层。
3. 项目应用中建四局自主研发的双碳管控平台,开展施工全过程碳排放数据的统计及动态监测。
4. 项目上线运用的数字建造平台,构建指挥中心、BIM协同管理等九个模块的管理架构,实现整体部署、统一标准。
5. 该项目采用智能识别、智能水电表、智能地磅等系统,以及无人机智能航拍等20项智慧建造技术。
6. 项目装配率达93.5%,达到广东省AAA级装配率标准。
7. 项目应用中建四局自主研发的云端建造工厂,将建造速度由7天一层提高到4天一层,作业人员数量减少20%。
1. 住房建设要求通过提供舒适居住环境、良好室内空气质量等影响居住者身心健康的条件。
2. 中宁府项目坚持以人为本,依据健康建筑评价标准,打造健康建筑及健康社区。
3. 中宁府运用地源热泵系统、新风机组、高性能系统窗等实现“六恒”科技住宅,改良住宅舒适性。
4. 采用绿色建材及无环境、无噪音污染的新技术,减少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
5. 采用六项措施,实现 绿色建筑三星与预制装配率50%双重标准。
6. 项目通过高度电气化、高度集成化,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降低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
7. 能建城市发展公司绿色建筑开发项目覆盖率达100%,获证数30余项、面积550万平方米。
8. 通过绿色建筑每年可实现节能量26.4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