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RC外部版V3.1
大数据优选每日重点财经资讯
共 193 篇文章

标签:采掘 第2页

绿色转型激发新质生产力,数字科技助力碳管理和绿色金融,推动城市更新和可持续发展。

1. 新质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包含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特征,并注重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 2. 绿色低碳转型是城市发展和更新的重要共识,可以激发新质生产力。 3. 城市更新中绿色生产力的痛点包括顶层设计支持力度不足、绿色技术成本高、保护与发展矛盾、专业人才缺乏等。 4. 数字智能科技赋能城市碳管理,促进企业低碳转型和绿色金融助力。 5. 新型储能技术可提升新能源利用率和缓解电网压力,但新能源消纳成本问题仍需解决。 6. 绿色金融需进一步细分投资方向,避免投资无门。 7. 数字科技为绿色金融流向指明道路。 8. 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社会共识,企业、民众和政府都在积极努力。 9. 社区场景激活和公众参与度提升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新能源车下乡促基础设施建设,县级以下充电桩占全国比重仅12.15%,下沉市场需关注充电设施建设。

1. 县级以下公共充电桩数量仅占全国总数的 12.15%。 2. 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促进充电基础设施、销售网络和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3. 老旧小区充电桩等配套服务设施无需办理规划许可手续。 4. 新能源汽车产业需关注下沉市场的充电设施建设。

榆林煤化工产业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为导向,实现转化煤炭1.49亿吨,形成现代能源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1.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要促进其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2. 榆林创建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加快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3. 神木神信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展示15种由煤化工和盐化工耦合而成的形态各异的新材料。 4. 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每年可将10万吨煤制甲醇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注入地下封存,实现末端固碳。 5. 榆林市已建成3个现代煤化工产业集中区,形成煤―甲醇―烯烃等多条产业链。 6. 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引进30个科研团队开展节能降碳等技术攻关。 7. 榆林2023年转化煤炭1.49亿吨,现代能源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甘肃矿产资源丰富,储量全国领先,已出让458宗矿业权,收益472亿元。

1. 甘肃拟出让 109 宗非煤矿业权出让项目。 2. 甘肃已发现 190 余种各类矿产,12 种矿产资源储量全国第一。 3. 国家查明的战略性矿种,甘肃省储量有 29 种。 4. 甘肃已发现大中型矿床 89 座,新增煤炭 147.99 亿吨,新增金 54.25 吨,新增铁矿石 2.83 亿吨。 5. 2022 年以来,甘肃省已出让矿业权 458 宗,出让收益 472 亿元。 6. 甘肃已创建绿色矿山标准体系,建成 45 座国家和省级绿色矿山。

中国计划到 2027 年将工业设备投资增加 25%,到 2027 年将有色金属回收量增加到 2000 万吨,并设立进口试点以降低再生原料成本。

1. 中国提出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超过25%,报废汽车和废旧家电回收量显著提升。 2. 中国预计到2025年,废有色金属回收量突破1700万吨,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2100万吨;2027年目标分别提升至2000万吨和2500万吨。 3. 中国优化进口政策和配套措施,降低再生原料进口成本,浙江台州和江西鹰潭成为进口再生金属原料转关试点,2027年废铜铝预处理精细化分选线将大幅增加。

贵州找矿获重大进展,已实施162个项目,探获多种资源,磷矿、铝土矿新增探明量超现有保有量的10%,计划分阶段找矿,重点聚焦工业发展所需的矿产。

1. 贵州已实施 162 个找矿项目,在优势矿产资源找矿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2. 探获锂资源、磷矿、铝土矿等多种资源,圈定 69 处找矿靶区。 3. 磷矿、铝土矿探获资源量分别超全省保有资源量 10% 以上。 4. 黔中地区探获 5000 万吨以上铝土矿,黔西北找到高品位铅锌矿床。 5. 贵州计划分 3 个 5 年规划统筹找矿工作,重点围绕 " 六大产业基地 " 所需矿产。

辽河油田首座电热熔盐注汽试验站运作以来,注汽1.82万吨,替代天然气120万方,碳减排近2600吨。

1. 世界首座电热熔盐储能注汽试验站自运行以来,累计注汽1.82万吨,替代天然气120万方,碳减排近2600吨。 2. 中国油气钻探能力及配套技术跻身国际先进水平,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 3. 辽河油田创新研发出全新的电热熔岩储能注汽工艺流程,未来可实现绿色能源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力争每年减耗天然气10.4亿方,减排二氧化碳225万吨。 4. 辽河油田在产量结构优化、技术进步节耗、天然气上产增效和燃油燃煤归零等方面,着力推动全过程节能减碳,今年前五个月,能耗总量同比下降5.53%。 5. 辽河油田将加快地热、光伏、氢能、风电、光热、余热利用等系列新能源替代工程,推动清洁能源规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