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RC外部版V3.1
大数据优选每日重点财经资讯
共 780 篇文章

标签:通信设备 第76页

到2030年,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国产化率要超10%,并计划制定100项以上汽车芯片相关标准。

1、到2025年制定30项以上汽车芯片重点标准,到2030年制定70项以上汽车芯片相关标准。 2、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国产化率还很低,目前还不足10%。 3、新能源汽车单车平均使用芯片数量超过1000颗,是传统燃油车使用量的数倍。 4、未来汽车芯片市场需求会继续上升,且对综合性能的要求会进一步提升。 5、中国汽车芯片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标准化能力建设,将会成为未来产业政策支持的重点方向。 6、建设指南的落地实施,发挥在汽车芯片研发、测试和应用等环节的规范引导作用。 7、汽车芯片行业要继续与国际先进跨国企业合作,对接国际标准,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PMI综合指数略有下降,制造业新订单偏弱,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保持扩张,非制造业有所加快。

1.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0%,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2.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4%,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扩张有所加快。 3. 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3%,较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保持扩张。 4. 生产指数为50.2%,仍高于临界点,制造业企业生产连续7个月保持扩张。 5. 新订单指数为48.7%,较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制造业市场需求偏弱。 6. 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PMI分别为50.3%和50.2%,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继续保持扩张。 7.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9%,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对市场发展信心稳定。 8.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9.3%,景气水平与上月持平。 9.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9%,较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景气水平有所回升。

北斗发射圆满收官,新卫星通信容量升级,应用遍及多个领域,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社会总保有量破12亿台/套。

1. 本年度北斗系统年度发射任务圆满收官,两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成功发射。 2. 新卫星在通信容量、原子钟技术和载荷智能化等方面得到升级。 3. 北斗系统应用已深入交通、通信、农业等多个领域,目前中国境内支持北斗定位的手机出货量占比达98%以上。 4. 2022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达5007亿元,同比增长6.76%。 5. 北斗系统形成了涵盖硬件和软件服务的全链条完整产业链,国产芯片出货量超亿级规模。 6. 目前,全国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超过12亿台/套,北斗规模应用已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关键阶段。

浙江省一号发展工程聚焦数字经济、营商环境优化、地瓜经济提升,助力经济增长和现代化建设。

1. 浙江省提出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地瓜经济提升能级“一号开放工程”,以构建三个“一号工程”突破带动的战略格局。 2. 浙江省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发展,重点聚焦数字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数字产业竞争优势提升等领域,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3. 浙江省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打造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等一系列措施,以市场主体和基层“无感”的方式,全量、真实、在线归集并监测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与政府交互的数据,实现营商环境评价方法、数据归集模式和治理机制的重塑。 4. 浙江省大力发展“地瓜经济”,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2022年浙江外贸进出口规模达4.68万亿元,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对外实际投资规模均居全国前列,成为浙江经济新的增长点。

2022年中国数据产量8.1ZB,占全球10.5%,推动农业全链条数据融合利用、金融牵引多行业数据复用等将带来更多数据应用场景。

1、2022年中国数据产量达8.1ZB,同比增长22.7%,在全球数据规模的占比达10.5%。 2、数据要素应用场景广度和深度大幅拓展是行动计划的目标。 3、农业经营主体相对较分散,生产各环节数据流通不畅,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推动生产、销售、存储、加工等全链条数据融合利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金融领域则对其他行业数据需求大,需要发挥牵引作用以推动数据复用。 5、随着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还会产生更多、更有价值的数据,也会创造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 6、数据要素不仅直接参与到生产函数中,同时也赋能其他生产要素。

信息通信提升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中国5G领先,6G专利申请近50%,数字技术投资回报远高于非数字技术。

1. 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具有放大、叠加、倍增效用,需发挥信息通信的基础支撑、创新引领、融合带动作用。 2. 信息通信行业是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性行业,遵循“标准制定-产品研制-网络规模部署-产业应用”的开放协同创新模式。 3. 中国5G取得系统性领先,源于新型举国体制为支撑的多元主体协同创新模式。 4. 以标准牵引为抓手推动5G取得系统性领先,我国拥有近50%的6G专利申请,为加速实现6G突破性发展打下了基础。 5. 数字技术投资每增加1美元,可撬动GDP增长20美元,数字技术投资的平均回报率是非数字技术的6.7倍。 6. 信息通信技术创新对国家安全具有决定性意义,技术迭代、赋能嫁接、场景拓展等将极大提升新质生产力、新质战斗力。 7. 信息通信中央企业应积极打造战新产业联合发展平台,制定战新产业能力图谱、合作图谱,与其他行业的中央企业合作推进战新产业发展。

1-11月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2.6%,手机产量增3.6%,智能手机产量降2%,集成电路产量增3.7%

1. 1-11月份,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 2. 主要产品中,手机产量14.1亿台,同比增长3.6%;智能手机产量10.3亿台,同比下降2%;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3.11亿台,同比下降19.3%;集成电路产量3114亿块,同比增长3.7%。 3. 1-11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6.4%,降幅较1-10月份收窄0.5个百分点。 4. 1-11月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573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2%,较1-10月份降幅收窄7个百分点。 5. 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2%,比同期工业投资增速高0.2个百分点,比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低1.3个百分点。

2023年1-11月,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整体增长2.6%,手机产量增长3.6%,智能手机产量下降2%,集成电路产量增长3.7%,利润总额下降1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2%,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营收分别下降2%、0.6%和增长8.5%,西部地区营收下降2.7%。

1. 2023年1-11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增速较1-10月提高0.9个百分点。 2. 1-11月主要产品中,手机产量同比增长3.6%,智能手机产量同比下降2%;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同比下降19.3%;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3.7%。 3. 1-11月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6.4%,降幅较1-10月收窄0.5个百分点。 4. 1-11月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5736亿元,同比下降11.2%,降幅较1-10月收窄7个百分点。 5. 1-11月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2%,比同期工业投资增速高0.2个百分点。 6. 1-11月电子信息制造业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营收分别同比下降2%、0.6%和增加8.5%,西部地区营收同比下降2.7%。 7. 1-11月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营业收入同比分别下降4.9%和2.7%,营收分别占全国比重5%和28.3%。

资本市场正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支持前沿科技领域突破,未来应着重关注科技与场景结合、平衡投入与回报,避免潮汐式追捧,构建坚实资金后盾。

1、算力、AI大模型、数据要素、机器人等前沿科技领域在资本市场频频取得重大突破并掀起热潮。 2、多个科技赛道迎高光时刻,呈现出聚沙成塔,积水成渊的良性发展趋势。 3、资本市场已成为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阵地,在资本市场助力下,创新资本加速汇聚,为相关企业引入长期资金。 4、IPO政策将继续向国家战略性行业倾斜,行业集聚效应有望进一步增强。 5、再融资市场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成熟提供了新的土壤。 6、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需要着重关注如何将先进科技与场景化应用结合、平衡投入与回报。 7、资本市场要避免对前沿科技领域潮汐式的追逐和热捧,有效防范资金的快速抽离,以形成对技术创新坚实有力的长期资金后盾。 8、高科技领域的发展天然存在高投入、高回报和高不确定性,除了海量资本投入外,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适应高科技创新组织体系的高科技企业、良好的市场环境、充足且合法合规的数据支持、与新技术相互适应的法律体系等共同构建起新质生产力高速发展底座。 9、资本市场提供的资源配置功能为新质生产力高速发展底座的必要元素集合提供了最佳支持。

国家级经开区为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作出重要贡献,主要指标保持增长,外资、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制造业企业、孵化器、研发机构、高企等数量显著上升。

1. 2022年国家级经开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全国外资比重23%,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占比27%。 2. 2022年国家级经开区主营业务收入超30亿制造业企业1765家,较上年显著上升。 3. 2024年是首批国家级经开区设立40周年,国家级经开区的主要指标均保持增长,为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作出了重要贡献。 4. 国家级经开区较上年拥有孵化器众创空间683家、研发机构1.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6.5万家。 5. 2022年国家级经开区与中西部地区合作共建、国家级经开区对口援疆援藏援助边(跨)境合作区数量新增12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