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锚定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
2. 聚力攻坚6个方面,构建辽宁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3. 争取创建苏州实验室、太行实验室辽宁基地,获批新建全国重点实验室6个以上
4. 组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群,服务重点产业集群
5. 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400亿元,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到57%
6. 选派1000名以上专业化科技人才与1000家以上企业结对,提供精准解决方案
7. 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00家以上
8. 邀请院士带领团队开展合作对接,支持科技领军人才牵头承担重大科研任务
1. 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主导,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2. 科技创新是我国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3. 国家批复了北京、上海等六个科技创新中心。
4. 北京人工智能产业核心产值有望突破2500亿元,成为全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领头羊。
5. 北京智源研究院牵头国家立项打造开源开放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体系。
6. 北京通用智能研究院正在研发由“价值驱动”的通用智能体。
7. 北京人工智能领域核心技术人才超4万人,占全国的60%。
8. 北京已部署智能算力超过10000P。
9.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中,北京排在全球科技创新集群第四位。
1. 中国目前拥有全球最大的5G网络,拥有 338 万个基站。
2. 绿色天线技术可以使基站用电量减少 12% 以上。
3. 中国信通院在 2017 年建设了一个 5G 天线性能测试实验室,以帮助行业满足中试需求。
4. 该实验室的测试时间为 5 分钟左右,可帮助制造商缩短产品研发到上市的时间。
5. 仅有 37.3% 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了研究和试验活动,中试投入仍然不足。
6. 政府将出台政策支持中试能力建设,为新型工业化的实现提供支撑。
1. 制定50余条支持科技创新的税费优惠政策
2. 划定40余项税收征管规定和行业管理办法
3. 政策分类:创业投资、研发、成果转化、重点产业、全产业链等
1. 7*24小时全媒体互动服务
2. 千余家门店提供柜台人工和智慧自助服务
3. 全天候线上投保服务
4. 关键服务环节智能回访
5. 超过70项保全服务覆盖保单全生命周期
6. 个人客户5000元以下小额及普通赔案件2日内、复杂疑难赔案30日内知晓结果
7. 7*24小时线上受理理赔
8. 一般投诉15日内办结回复
9. 丰富多彩的各类增值服务
10. 详细讲解投保提示和条款内容
1. 武昌区2023年GDP突破1800亿元。
2. 武昌区拥有25所高校院所,驻区两院院士达28位。
3. 武昌区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院士经济,加快建设智慧城区。
4. 武昌区将打造软件服务特色集聚区、北斗应用产业先行区。
5. 武昌区将培育碳产业,打造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集聚区、国际健康油谷。
6. 武昌区将打造滨江商务区和武昌古城为核心的“一岸”区域。
7. 武昌区将打造武珞路文旅商贸带“横轴”和中南路中北路华中金融城“纵轴”为核心的“T轴”区域。
8. 武昌区将打造中科·武大智谷为核心的“一谷”区域。
9. 武昌区规划布局“一谷一廊多带”数创空间。
10. 武昌区已初步形成5G+北斗、应急+北斗、电力+北斗、人工智能+北斗、遥感+北斗等数字化行业应用。
11. 武昌区滨江数创走廊拥有超过100万方的产业空间。
1. 2023年,我国商业航天完成发射26次,成功率达96%。
2. 2023年,我国商业航天从无到有,初步形成了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
3. 我国商业航天助力降低遥感数据获取成本,由原来的四五百元降到现在的十几元。
4. 我国首款柔性太阳翼平板式通信卫星银河航天灵犀03星突破了多项创新技术。
5. 商业航天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6. 我国具有全球最为丰富的商业航天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
7. 我国航天创新成果丰硕,航天人才储备丰厚,为商业航天提供了良好支撑。
8. 要加速科技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
1. 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约56.1万亿元,GDP占比约44%。
2. 数字产业集群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载体,能破解技术难题、促进产业发展。
3. 数据要素需开放流通,构建数据治理体系,推动数据价值化。
4. 算力体系是数字经济基座,需加强建设自主可控的生态圈和创新体系。
1. 贵州将以人工智能为重点,打造国际竞争力的智算基地。
2. 目前,贵州部署智算芯片超 8 万张,带动算力产值达 10.2 亿元。
3. 贵州将培育算力产业,目标是规模突破 100 亿元。
4. 贵州将抢占智算制高点,计划 2024 年建成智算卡 20 万卡以上。
5. 贵州将提升数据中心效能,加快优化网络基础设施。
6. 贵阳贵安将打造包容创新的数字生态,建设大模型训练平台,培育行业大模型。
1. 人工智能从辅助手段升级为基础设施和核心能力。
2. 人工智能赋能科研与产业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3. 中国人工智能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
4. 人工智能广泛应用有效推动各行各业降本提质增效。
5. 人工智能从单点应用向多元化应用、从通用场景向行业特定场景不断深入。
6. 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大。
7. "人工智能+"需守好数据安全、隐私泄露、可靠性、知识产权等关键方面的安全防线。
8. 应大力推进"AI+安全"的科技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