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机制,释放生产力,打造开放创新生态,推动高质量发展。
1. 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 2. 完善创新资源配置,优化创新生态,形成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 3. 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充分发挥科研人员创新潜力,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4.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5. 以改革之火点燃创新引擎,抢抓机遇,推动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形成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1. 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 2. 完善创新资源配置,优化创新生态,形成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 3. 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充分发挥科研人员创新潜力,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4.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5. 以改革之火点燃创新引擎,抢抓机遇,推动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形成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1. 国企在投资、工业生产等方面占据要地位,拉动消费和投资前景广阔。 2. 落实扩大内需的六大路径:拓展消费空间、催生消费业态、增加投资体量、优化投资结构、产业链融合发展、跨产业联动。 3. 国企成功实践:国有车企建设超20万座充电桩,带动新能源汽车消费;中国移动增加产业数字化转型投资,应用“算力并网”。
1. 截至目前,我国已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4万家,其中“小巨人”企业1.2万家。 2.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出台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 3. 我国将重点建设100个左右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挥链主企业的龙头作用,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1. 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以“新”和“质”实现生产力的能级跃升。 2. 培育新质生产力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建公平竞争环境、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模式。 3. 提升高质量发展软实力需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基于“大科学”模式系统部署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工作。 4. 夯实高质量发展产业基础需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5. 筑牢高质量发展人才保障需创新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体系,以高精尖缺需求为中心培养人才、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引进人才、创新人才管理体制,构建合理高效的科技人才系统评价体系。
1.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通过技术创新、科技创新打破传统经济增长模式。 2. 科技创新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3.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载体,推动产业升级和培育新兴产业。 4. 数字技术催生创新技术和新的生产方法,成为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的关键驱动力。 5.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效能、高创新、高价值的特点,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空间。 6. 建议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融合化集群化发展,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梯次发展体系。
1. 11部门联合开展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 2. 2026年底,试点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乡村信息化发展基础更加夯实。 3. 城乡“数字鸿沟”加快弥合,涉农数据资源实现共享互通。 4. 数字化应用场景持续涌现,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作用凸显。 5. 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1. 2023年国产品牌手机国内市场出货量累计2.31亿部,占同期手机出货量接近八成。 2. 2023年深圳坪山区智能化生产线生产的折叠屏手机超过百万台,运往100多个国家。 3. 深圳珠三角拥有95%的手机零部件供应链,折叠屏手机生产对产业链要求更高。 4. 超薄折叠屏手机诞生,推动了电池轻薄化技术发展,电池厚度降低至2.72毫米。 5. 坪山区GDP增长6%,产业聚集效应扮演重要角色。 6. 大众汽车在合肥设立研发中心,希望缩短研发周期,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 7. 大众汽车在合肥依托合作伙伴建立全价值链,覆盖研发、生产、物流和数字营销。 8. 外资企业选择在中国布局,看重中国供应链效率和庞大市场。 9. 合肥创新日活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技术交流,助力创新成果落地。 10. 立足未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地位。
1.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300家。 2.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要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3. 我国累计发布200余个人工智能大模型,科研院所和企业成为开发主力军。
1. 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要求建立跨部门协调、跨层级联动机制,强化整体规划设计。 2. 工作目标:试点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促进乡村数字化应用场景涌现,增强农民获得感。 3. 通过试点探索不同区域数字乡村发展路径和方法,打造样板,挖掘可复制、可推广模式。
1、北京推出14项措施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海淀区成为全国首个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 2、北京积极推动预付式消费治理,出台条例和示范文本,在多个行业领域实施备案和资金存管。 3、北京强化直播带货虚假宣传治理,发布广告合规指引,开展多项联合执法行动。 4、北京开展计量专项监督检查,加强绿色消费促进。 5、北京强化价格行为监管,保障市场价格秩序稳定。 6、北京推进商品服务标准化,制定多项地方标准和质量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