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战略布局、规模应用市场和科研力量支持下,人工智能蓬勃发展赋能各行业。
2. "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在各行业落地应用,提升产业自动化和降本增效。
3.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既提高各行业效率,也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创造市场空间。
4. "人工智能+"落地应用要找到具体切入点,从生产端的研发、生产管理等环节切入。
5. 大模型技术应用应精准定位应用场景,关注企业服务领域,探索"大模型+企业知识库"等应用组合。
6. 远光九天研发大模型通过统一原生AI融合工具,支持研发工具零侵入接入AI能力,提供直观编排界面。
7. 2024年是人工智能应用的产业元年,产业界需加强数字技术创新和研发,开发行业适用数字化解决方案。
8.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和产品形态涌现,我国"数实融合"将更加深远,"数智未来"图景渐行渐近。
1.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
2. 前两个月,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产品产量增长较快。
3. 新兴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新业态如直播带货、即时配送蓬勃发展。
1. 培育产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2. 搭建产学研合作新机制
3.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4. 探索创新策源,促进中国式现代化
5. 加强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
6. 引入人工智能+,变革教育、科研、就业形势
7. 加强高校与企业联系
8. 完善产业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9.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体系
10. 开放产业创新资源,促进上下游协同攻关
1. 智能网联车已广泛应用于苏州高铁新城,通行率提升约20%。
2. 智能家居系统实现语音或手机操控家电,如冰箱自动开门、热水器提前打开等。
3. 云顶小区采用智能系统监测环境、安防、物业,实现小区智能化管理。
4. 裸眼3D大屏等数字技术让四川成都文旅体验焕新,提供沉浸式感受。
5. 5G技术在江苏无锡拈花湾景区打造无人驾驶观光船和虚拟数字人向导,提升游客体验。
6. 多部门致力于补齐生活服务数字化短板,打造智慧便民生活圈和新型数字消费业态。
7. 科技创新是提升物质和精神财富,满足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关键动力。
1. 国家铁路3月11日至17日累计运输货物7627.5万吨。
2. 全国高速公路累计货车通行5140.7万辆。
3. 监测港口货物吞吐量为24462.9万吨。
4. 集装箱吞吐量为545.1万标箱。
5. 民航累计保障航班10.9万班。
6. 邮政快递累计揽收量约30.36亿件。
7. 累计投递量约30.27亿件。
1. 市场销售持续恢复,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5%。
2. 服务消费潜力加快释放,服务消费增长快于商品零售额。
3. 升级类商品和大宗商品消费不断扩容,汽车类、家电类零售额增长明显。
4. 新消费业态较快增长,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4.4%。
5. 农村消费活力较强,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8%。
6. 未来消费增长有利条件较多,供给能力持续增强,政策支持效应将释放。
1. 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2. “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医疗等多个领域的深度融合,促进转型升级。
3. 夯实数字基础建设,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底座。
1. 新质生产力是依托创新,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具备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形态。
2. 数字科技平台企业作为技术优势和产业经验积累者,应承担创新重任,推动技术成果转化。
3. 数字科技平台企业在数据库、人工智能等领域自主创新,取得世界领先水平。
4. 数字科技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如广汽集团借助数字孪生技术研发自动驾驶虚拟仿真平台。
5. 数字科技平台企业应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向上突破技术天花板,向下扎根产业场景,探索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路径。
1.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犹如物品的“身份证”,赋予物品唯一身份信息。
2. 截至 2024 年 2 月 6 日,全国已正式上线 342 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二级节点,接入企业节点超 41 万家,累计标识注册量超过 4520 亿,日均解析量达 1.9 亿次。
3. 标识贯通可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贯通,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应用拓展和服务延伸空间,实现数据的高效流通和使用。
4. 标识解析应用目前仍主要集中在产品设备层浅层应用,过程流程层和产业资源层的应用相对较少。
5. 规模化应用标识,需降低开发门槛,探索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的标识产品工具和解决方案。
1. 研究表明,计算力指数提高 1%,数字经济和 GDP 分别增长 3.3‰ 和 1.8‰。
2. 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重点工作包括:繁荣算力产业生态、构建高质量算力供给体系、打造算力传输网络、提高技术自主可控、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3. 算力调度模式创新方面,建议建立统一标准规范,形成算力并网、调度和运营体系。
4. 目前存在算力孤岛问题,需要建立算力调度标准规范体系,推动算力聚合服务平台发展。
5.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有利于服务国家数据事业发展全局,推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数字基座。
6. 推动通用计算、智能计算等多元算力资源协同发展,提高算力资源利用率。
7. 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加速应用和普及,在多领域发挥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