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宁波实施国际航行船舶便利化措施,包括“一次性”办结、“移泊免办”等。
2. 宁波边检推行“网上办、预约办、码上办”措施,提高船舶入境效率。
3. 2023年,宁波口岸进出口贸易额位居全国第五,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十五年位居世界第一。
4. 宁波将持续深化边检“海上政务走廊”平台建设,为船舶提供在锚地办理入境手续服务。
5. 宁波将压缩进出口食品检疫审批许可时长,实施“即报即批”。
6. 宁波将强化“附条件提离”政策宣贯,设立进口鲜活易腐农食产品查验“绿色通道”。
7. 宁波舟山港集团将优化航线网络,打造面向全球的海运运输网络。
1. 环保产业总产值或将达11万亿
2. 环保行业有望在2025年前后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3. 人口红利衰退导致经济放缓,提供产业转型动力
1. 清明假期重点10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同比下降39.32%。
2. 截至3月31日,各地推送的房地产项目“白名单”中有1979个项目获得银行授信4690.3亿元,1247个项目已获得贷款发放1554.1亿元。
3. 二季度一线城市楼市政策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主要体现在降低购房门槛、成本,加快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
1. 2020年以来,中国的二手商品交易市场规模已达万亿元体量,预计到2025年突破3万亿元。
2. 2022年,我国二手电商交易规模达4802亿元,用户规模为2.63亿人。
3. 青年群体在二手经济表现更为活跃,趋于理性消费,追求个性化消费。
4. 二手交易能够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推动消费端减碳,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5. 2023财年,用户通过闲鱼参与闲置交易,全年累计减碳超300万吨。
6.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拓宽闲置资源共享利用和二手交易渠道”。
7. “电诉宝”案例显示,商品质量、售后服务、网络欺诈是二手电商遭投诉的主要问题。
8. 刘锐建议,可通过设定统一的技术标准、质检与定价标准等方式,促进二手商品在定价、交易、售后等全流程更加规范。
1. 中欧班列(合肥)一季度发运列数、箱数、货值、货重均稳步增长,其中去程方向发运箱数同比增长16.04%。
2. 合肥国际陆港一季度铁海联运各项指标大幅增长,发运箱数同比增长90.97%,货值同比增长88.94%,货重同比增长81.01%。
3. 合肥新桥机场一季度国际货运航线班次同比增长18.82%,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92.19%。
4. 一季度“生鲜航班”累计“带货”19班,进口生鲜产品达1300吨。
5. 今年2月27日,合肥国际陆港(二期)项目正式开工,总投资约14亿元,预计今年年底实现仓库结构封顶。
6. 合肥国际陆港集装箱堆场试运行,优化了集装箱装卸作业流程,提高了集装箱装卸效率。
1. 涉农贷款余额:7470.05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2204.49亿元
2. 实体贷款余额:7252.98亿元
3. 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贷款余额:1075.37亿元
1. 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自4月1日起对离岸贸易印花税实行优惠,对离岸转手买卖合同免征印花税。
2. 优惠政策有效期自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
3. 免税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自贸试验区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
4. 益海嘉里金龙鱼预计一年可享受税收优惠约800万元。
1. 美贸易代表办公室将中国列为首要关注国家,指责中国存在所谓“非市场”政策和做法以及农产品、数据政策等方面壁垒。
2. 中国坚决反对美方指责,认为应以是否违反世贸组织规则作为判断贸易政策是否构成壁垒的标准。
3. 美方坚持“美国优先”政策,无视多边贸易规则,采取一系列贸易壁垒措施,包括单边关税、歧视性产业政策、滥用出口管制等。
1. 野象谷站是中老铁路玉磨段货运量最大的车站,占中老铁路国内段货运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2. 野象谷站已发送货物161万吨,成为西双版纳州大宗货物的集散地和铁路物流的“旱码头”。
3. 野象谷站货运已覆盖南亚、东南亚8个国家,货物品类扩展到1200多种。
4. 西双版纳站结束了西双版纳州不通火车的历史,成为中老铁路上最繁忙的客运站之一。
5. 春节假期,中老铁路西双版纳站运送旅客422829人次。
1. 浙江自贸试验区2023年贡献了5.9%的新增注册企业、8.5%的税收收入、20.3%的进出口额和19.8%的实际利用外资。
2. 浙江自贸试验区近三成制度创新成果涉及数字和制造业领域。
3. 浙江自贸试验区将重点在人才、数据、资本等新质生产力要素上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4. 浙江自贸试验区已积累61项油气全产业链制度创新成果。
5. 浙江自贸试验区将推动“海上快线”在国内主要沿海集装箱枢纽港间组网运行,已节约燃油5140吨,减少碳排放1.6万吨。
6. 浙江自贸试验区已取得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改革成效,落地了全国首单数据知识产权交易、质押融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