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RC外部版V3.1
大数据优选每日重点财经资讯
共 293 篇文章

标签:计算机设备 第28页

全球5G用户突破15亿,2024年5G-A商用结合云和AI技术将带来巨大商业增长。

1. 华为高级副裁李鹏在“5G Beyond Growth Summit”峰会表示,5G商业成功正在发生,2024年将是5G-A商用重要的一年。 2. 商用五年来,全球5G用户规模已经突破15亿,5G贡献了30%的移动流量与40%的移动业务收入。 3. 中东运营商建设了覆盖全国的Massive MIMO网络,家庭连接数已接近300万。 4. 新通话业务用户乐于使用增值功能,5G速率计费可提升ARPU约23%。 5. IDC预测,2024年AI手机出货量将占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15%。 6. 中国5G专网在50多个行业中商用了5万多个。 7. 5G-A新能力将为运营商的B2B市场创造更多机会,预计2024年5G-A商用将结合云和AI技术,带来巨大商业增长。

京津冀高技术服务业蓬勃发展,研发持续投入,交通一体化提速,国产操作系统广泛应用,协同发展新阶段,为三地一体化提供信息化支撑。

1. 三地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持续增长,较2019年均增长20%以上。 2. 2022年三地研发投入强度为4.28%,比2013年提高0.85个百分点,持续高于全国。 3. 京津冀地区交通一体化提速,轨道交通线路建成通车,三地铁路运营总里程超过一万公里。 4. 国产操作系统在京津冀地区交通、政务、教育等领域广泛应用。 5. 三地已建立配套的全国产化软硬件环境的适配中心,形成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践案例。 6. 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全面深化拓展新阶段,国产操作系统将为三地形成更紧密的一体化格局提供信息化支撑。

脑机接口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已成功实现患者脑控功能,伦理问题需重点关注,发展潜力巨大。

1、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公司Neuralink现已完成向患者脑部植入一个硬币大小的设备,患者只需要思考就可以在电脑屏幕上移动鼠标。 2、清华大学医学院洪波教授带领团队设计研发的无线微创植入脑机接口NEO,在宣武医院成功进行首例临床植入试验,患者通过脑电活动驱动气动手套,已实现自主喝水等脑控功能,抓握准确率超过90%。 3、脑机接口技术应用及发展潜力巨大,但在伦理问题上也需重点关注,科技部发布了我国首部《脑机接口研究伦理指引》,明确了开展脑机接口研究,应确保研究具有社会价值,应主要致力于修复型脑机接口技术,强调通过技术的发展服务公众的健康需求。 4、国内外众多企业布局脑机接口领域,我国脑机接口行业发展迅速,相关融资事件合计发生18起,融资金额超7亿元。 5、脑机接口技术作为连接数字虚拟世界和现实物理世界的核心基础支撑技术之一,有望在科技创新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引发产业链的变革,推动人类智能化进入下一阶段。 6、脑机接口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感官信息的传递,更是直接传达大脑的物理信息,未来元宇宙和脑机接口有望在信息层次相结合,是人类与未来世界通信的窗口。

2架国产C919飞机首次“组团”亮相新加坡航展,上海海关提供一体化创新监管模式和便利化监管服务。

1. 上海海关首创国产大飞机企业“一司两地”一体化创新监管模式,实现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内外两个基地生产加工与物流仓储的一体化运营和自由流转。 2. 目前,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已拥有4架C919飞机。 3. 上海海关为确保C919飞机如期抵达、顺利参展,提供了一系列便利化监管服务,其中包括开辟绿色报关通道、建立联系配合机制等。 4. 2架国产C919飞机抵达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参加2024年新加坡航展,这是国产大飞机首次在海外“组团” 亮相。 5. 航展期间,包括上述2架C919在内的5架国产飞机将与公众见面。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连射九次,航天科技集团年度发射48次,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胜175次。

1. 12月30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 2. 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携手远征一号S上面级执行发射任务,成功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3. 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可执行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及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地月转移轨道等轨道发射任务,具备一箭一星、一箭多星发射及星座部署能力。 4. 远征一号S上面级已飞行7次,成功率100%。 5. 上面级可以将卫星“一站式”送至目标轨道,减少卫星自身的燃料消耗,延长寿命。 6. 上面级可以自行进入垃圾轨道,不占用宝贵的同步轨道位置资源。 7. 通过将上面级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灵活组合,可最大程度发挥基础级火箭的运载能力。 8. 2023年,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宇航发射九战九捷,打破该型号年度发射次数纪录。 9. 本年度,航天科技集团实施了48次宇航发射,其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47次、捷龙三号运载火箭1次,将130余颗(含搭载)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 10. 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胜纪录已刷新至175次。

研究机构预测2024年企业生成式AI应用爆发,中国学者认为制造业是AI大模型应用主战场,AI大模型已在各行各业应用,帮助机器快速准确地检测产品,中国场景优势明显,落地挑战仍多,引发数据保护关注。

1. 研究机构和媒体预测,2024年将迎来企业生成式AI应用的爆发。 2. 中国学者专家认为,制造业是AI大模型应用的主战场,是打造全球制造业未来竞争优势的关键。 3. AI大模型已经在各行各业落子不断,如DeepMind开发的AlphaFold2模型几乎预测了所有的蛋白质结构。 4. 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帮助机器快速、准确地检测产品,在减少人工质检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方面的作用显著。 5. 中国拥有场景众多的优势,如百度推出的智能云开物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积累4万多个工业模型和智能应用。 6. 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落地还面临很多挑战。 7. 大模型与工业、制造业的融合,引发对数据保护的关注。

北斗系统完成年度发射,产业总产值达5007亿元,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超12亿台/套。

1. 截至 2023 年 12 月 26 日,北斗系统已完成年度发射任务,该组卫星功能和性能进一步升级,将为下一代北斗卫星的设计奠定基础。 2. 北斗系统应用领域广泛,已加快各行各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在交通、通信、农业、气象、电力等领域均有应用。 3. 2022 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达 5007 亿元,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 5.05%,达到 1527 亿元,产业链完整,国产芯片出货量超亿级规模。 4. 北斗系统已形成涵盖芯片、模块、天线、板卡终端等硬件和软件服务的全链条完整产业链,建立实施北斗基础产品认证制度,为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5. 目前,全国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超过 12 亿台/套,北斗规模应用已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关键阶段。

北斗发射圆满收官,新卫星通信容量升级,应用遍及多个领域,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社会总保有量破12亿台/套。

1. 本年度北斗系统年度发射任务圆满收官,两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成功发射。 2. 新卫星在通信容量、原子钟技术和载荷智能化等方面得到升级。 3. 北斗系统应用已深入交通、通信、农业等多个领域,目前中国境内支持北斗定位的手机出货量占比达98%以上。 4. 2022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达5007亿元,同比增长6.76%。 5. 北斗系统形成了涵盖硬件和软件服务的全链条完整产业链,国产芯片出货量超亿级规模。 6. 目前,全国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超过12亿台/套,北斗规模应用已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关键阶段。

2023年A股整体下跌,北证50领涨,计算机、通信、传媒板块表现较好;预计2024年A股春季行情可期,全年震荡上行。

1. A股三大指数2023年全年均处于跌势,主要受经济复苏基础尚待巩固、公募基金新发基金份额大幅下降、海外流动性持续收紧等因素影响。 2. 北证50指数2023年全年累计上涨近15%,表现亮眼,主要受前期改革政策效果显现、投资者加速入场、北交所估值较低等因素驱动。 3. 2023年A股板块行情中,计算机设备、通信服务、文化传媒等行业板块表现较好,全年分别累计录得逾43%、33%、28%的涨幅。 4. 展望2024年,A股有望出现春季行情,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和上市公司盈利边际修复的趋势延续;全年市场将逐步走出底部,开启恢复上升之路。 5. 2024年A股或将震荡上行,外部环境美联储结束加息预期升温,内部环境中国经济处于投资、消费、债务的再平衡阶段,估值修复有望支撑股市上行。

信息通信提升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中国5G领先,6G专利申请近50%,数字技术投资回报远高于非数字技术。

1. 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具有放大、叠加、倍增效用,需发挥信息通信的基础支撑、创新引领、融合带动作用。 2. 信息通信行业是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性行业,遵循“标准制定-产品研制-网络规模部署-产业应用”的开放协同创新模式。 3. 中国5G取得系统性领先,源于新型举国体制为支撑的多元主体协同创新模式。 4. 以标准牵引为抓手推动5G取得系统性领先,我国拥有近50%的6G专利申请,为加速实现6G突破性发展打下了基础。 5. 数字技术投资每增加1美元,可撬动GDP增长20美元,数字技术投资的平均回报率是非数字技术的6.7倍。 6. 信息通信技术创新对国家安全具有决定性意义,技术迭代、赋能嫁接、场景拓展等将极大提升新质生产力、新质战斗力。 7. 信息通信中央企业应积极打造战新产业联合发展平台,制定战新产业能力图谱、合作图谱,与其他行业的中央企业合作推进战新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