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RC外部版V3.1
大数据优选每日重点财经资讯
共 293 篇文章

标签:计算机设备 第25页

北京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产业领头全国,核心人才超4万人,算力超10000P,全球科技创新集群排名第四。

1. 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主导,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2. 科技创新是我国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3. 国家批复了北京、上海等六个科技创新中心。 4. 北京人工智能产业核心产值有望突破2500亿元,成为全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领头羊。 5. 北京智源研究院牵头国家立项打造开源开放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体系。 6. 北京通用智能研究院正在研发由“价值驱动”的通用智能体。 7. 北京人工智能领域核心技术人才超4万人,占全国的60%。 8. 北京已部署智能算力超过10000P。 9.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中,北京排在全球科技创新集群第四位。

AI技术赋能PC和手机,2024年AI PC出货量预计达1300万台,AI手机元年到来。

1. 微软Surface Pro 10和Surface Laptop 6搭载"AI Explorer"功能,支持自然语言搜索。 2. 2024年将成为AI PC规模出货元年,全球AI PC整机出货量预计达到1300万台。 3. 2024年被定义为AI手机元年,海外和中国厂商均推出多款AI手机。 4. OPPO新款手机部署约70亿参数大语言模型,支持"AI消除"功能和智能梳理通话重点信息。 5. AI技术为国产品牌手机实现弯道超车提供机遇。 6. 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换机率下降至23.5%,换机周期延长至51个月。 7. AI手机概念成为部分用户换机驱动力。 8. 国内加快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产学研布局加速。 9. 东南大学与OPPO合作探索"6G+AI"等领域,开展"6G智能无线通信系统大赛"。

北京科技创新条例实施,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并完善机制,重点支持基础研究、产品研发和创新主体建设。

1. 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自3月1日起施行。 2. 北京市财政局加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并完善科研经费和科技成果管理机制。 3. 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将重点支持基础研究、新产品新服务研发、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建设、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强化。

中国计划2024年GDP增长约5%,外企认为其经济实力、市场潜力和新动能将助其实现目标。

1. 2024年中国提出GDP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 2. 外企认为中国具有完成目标的增长潜力,这是基于中国的经济实力、市场潜力和新动能。 3. 中国的经济环境运行持续好转,充满潜力的市场条件,让外企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4. 中国在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可持续增长产业处于主导地位,这些产业将为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发挥关键作用。 5.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大吸引外资力度,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这些政策将成为实现5%左右增长目标的重要手段。

民营企业贡献70%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促进其创新和知识产权转化运用。

1. 民营企业贡献了社会70%的技术创新成果,包括80%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90%的高新技术企业。 2. 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已形成全链条机制,包括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和市场经营等方面。 3. 知识产权制度通过提供法治动能,保障民营企业创新活力和知识产权转化运用。

新型工业化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特征,重点推进5G赋能、人工智能融合,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发展。

1.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新型工业化的特征。 2. 将适度超前建设5G和算力等信息设施。 3. 推动5G赋能各行业、强化5G演进、支持5G-A发展、加大6G研发力度。 4. 推进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民营企业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人工智能等领域为民企超车提供机遇。

1. 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贡献巨大,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必然选择。 2.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关键。 3. 人工智能、6G、量子计算等领域成为民营企业“换道超车”的机会。 4. 2023年,中国国家创新指数排名第10位,较2021年提升3位,得益于民营企业的耕耘。

粤港澳大湾区打造科技创新中心,建设9大国家科技基础设施,跨境推动创新要素流动与合作。

1.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大湾区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2. 粤港澳大湾区布局建设9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包括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中国散裂中子源、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 3. 依托不断提升的创新能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 4. 粤港澳大湾区积极推动钱过境、人往来、税平衡、物流通,便利创新要素跨境流动。 5. 广东重大项目面向港澳科研机构开放申报,形成“港澳高校—港澳科研成果—珠三角转化”的协同发展模式。 6. 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总数达31家,三地协同创新平台规模不断扩大。 7. 粤港澳将积极探索联合评审,进一步加强科技合作。 8. 广东省将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中央企业科研投入加大,重点布局基础研究和战略性产业,转型营造新质生产力生态。

1. 中央企业去年基础研究投入达600亿元人民币,占研发投入比重接近6%。 2. 中央企业将加大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投入,并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与国内科研机构等合作。 3. 中央企业将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目标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占比达35%。 4. 中央企业转变理念,摒弃短期投资、追求脱实向虚等落后理念,营造新质生产力生态。 5. 中央企业现有120万科技人才,鼓励科技工作者勇于创新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