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0%,环比增长0.56%。
2. 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9%。
3. 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6.2%,私营企业增长6.5%。
4. 41个大类行业中有39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4.6%。
5. 钢材产量同比增长7.9%,汽车产量增长4.4%,新能源汽车增长25.6%。
6. 发电量增长8.3%,原油加工量增长3.0%。
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6.0%,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0.4%。
1. 成渝地区已获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拥有2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316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2. 成渝地区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81986.7亿元,占全国6.5%,占西部地区30.4%。
3. 成渝地区重点建设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先进材料4大万亿级产业集群。
4. 2023年成渝地区轨道交通全产业链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成都成为轨道交通领域唯一一个进入国家未来产业园试点的城市。
5. 成渝中线高铁预留400公里时速条件,相关设计成果纳入我国首部时速400公里高铁设计规范。
6. 西南交大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发出抗蛇行减振器,确保高速动车组列车运行稳定性。
7. 成都市提出2025年轨道交通产业全产业链规模力争突破5000亿元。
8. 重庆24号线轨道交通线路采用主动式双向变流技术系统,实现供电效率提升、节能降耗和电网稳定。
9. 重庆轨道交通行业鼓励全产业链抱团发展,不断强化源头创新,核心设备产品已出口海外市场。
10. 成渝科创中心形成以消费市场为依托、产业集群式创新为特征的综合发展模式,未来要打造原始创新集群和研究基地集中承载地。
11. 成渝两地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联合实施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15项,促进科技资源跨区域流动。
1. 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2. 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赋能多领域发展,创造新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
3. 夯实数字基础建设,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底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1. 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园聚集人工智能企业200余家,2023年实现产业营收300亿元,同比增长40%左右。
2. 青岛已搭建数字化家电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人工智能重大创新平台,在基础硬件、核心算法、数据开发等方面均有布局。
3. 深圳已构建通用、智能、超算和边缘计算协同发展的多元算力供给体系,打造“中国算网城市标杆”。
4. 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多家单位合作研发AI芯片和大模型,并成功推出国内首创的大模型推理芯片。
5. 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制定了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推动形成“一核两翼多点”产业集聚发展布局。
6. 天津市河北区出台了天津市首个人工智能产业专项政策,为企业集聚和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7. 天津市河北区开展免费载人自动驾驶测试,工作日平均载客50人左右,休息日超过100人。
8. 深圳市已公开发布两批《“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涵盖数字文化、公共服务等41个应用场景。
9. 深圳思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全球首个工业多模态大模型IndustryGPT,训练数据涵盖200余个工业场景、超300万张工业图像、超500亿Tokens。
10. 深圳思谋科技基于“智造+”平台推出自主研发的数字化制造管理系统。
1. 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2. 新建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面积增长0.2亿平方米以上
3.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增长2亿平方米以上
4. 建筑用能中电力消费占比超55%
5. 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8%
6. 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
7.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进一步推进
8. 建筑用能结构更加优化
9. 推动绿色低碳建造
10. 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推广
1. 财务造假被强调为资本市场的重大风险,必须严厉打击。
2. 证监会将联合各部门构建打击财务造假的综合体系,重点打击五类行为:
- 长期系统性造假和第三方配合造假
-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行为
- 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财务"洗澡"行为
- 通过融资性贸易、“空转”“走单”进行造假的行为
- 在侵占上市公司利益、掏空上市公司过程中伴随的一系列造假行为
1. 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以“新”和“质”实现生产力的能级跃升。
2. 培育新质生产力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建公平竞争环境、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模式。
3. 提升高质量发展软实力需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基于“大科学”模式系统部署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工作。
4. 夯实高质量发展产业基础需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5. 筑牢高质量发展人才保障需创新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体系,以高精尖缺需求为中心培养人才、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引进人才、创新人才管理体制,构建合理高效的科技人才系统评价体系。
1. 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是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方向。
2. 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两部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引导金融机构发挥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作用,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3. 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打造270多个惠农利民数字金融样板,解决农村融资难题。
4. 金融机构推出无障碍金融服务,弥合老年、残障等群体的“数字鸿沟”。
5. 金融机构深化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升信贷服务可得性和精准性。
6. 工商银行升级科技战略为“数字工行”,中国人寿持续实施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7. 潘功胜强调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推动金融机构绿色信贷等产品增长。
8. 数字金融发展需根植于数字经济,推动数字金融与数字经济融合。
9. 完善数字金融监管体系,防范大模型算法等风险。
10. 打造数字金融生态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以人民为中心。
1. 2023年国产品牌手机国内市场出货量累计2.31亿部,占同期手机出货量接近八成。
2. 2023年深圳坪山区智能化生产线生产的折叠屏手机超过百万台,运往100多个国家。
3. 深圳珠三角拥有95%的手机零部件供应链,折叠屏手机生产对产业链要求更高。
4. 超薄折叠屏手机诞生,推动了电池轻薄化技术发展,电池厚度降低至2.72毫米。
5. 坪山区GDP增长6%,产业聚集效应扮演重要角色。
6. 大众汽车在合肥设立研发中心,希望缩短研发周期,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
7. 大众汽车在合肥依托合作伙伴建立全价值链,覆盖研发、生产、物流和数字营销。
8. 外资企业选择在中国布局,看重中国供应链效率和庞大市场。
9. 合肥创新日活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技术交流,助力创新成果落地。
10. 立足未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地位。
1.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300家。
2.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要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3. 我国累计发布200余个人工智能大模型,科研院所和企业成为开发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