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数字底座为支撑、以数据赋能为引领、以创新应用为抓手,实现民航资源全面整合。
2. 数字孪生技术成为民航信息化新宠,实现物理机场与虚拟数字机场双向交互融合。
3. 民航二所重点在数字机坪智能管制、航班全域协同决策等全流程协同场景开展研究试点。
4. 基于数字孪生系统构建民航多主体联合运行和协同调度平台。
5. 实现机场内部三大区域信息融合和业务贯通,为多机场间协同运行打基础。
6. 引入无人化航空器检查、无人化机坪作业等新技术手段,提升民航机场智慧化管理水平。
7. “828巨人港”立足北京,辐射全国,助推优质企业培育和产业升级。
1. 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运输货物品类超1100种,覆盖全国71个城市和149个站点,通达全球490个港口。
2. 截至2024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已发出2000列铁海联运班列。
3. 重庆地区西部陆海新通道2023年运输货物16万标箱,货值20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6%和11%。
4. 川渝地区西部陆海新通道2023年以来已累计发送货物1.74万标箱。
1. 陕西首趟至南美洲国家的国际铁海联运班列正式开行。
2. 班列搭载彩色液晶显示板等货物,从西安运输至巴西玛瑙斯,全程时效50天以内。
3. 班列开行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来利好。
1. 刀盘直径15.4米,总重量440吨。
2. 崇太长江隧道:全长14250米,设计时速350公里,采用明挖法和盾构法施工。
3. “领航号”盾构机:独头掘进11325.5米穿越长江,环境敏感、地质条件复杂。
4. 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沪渝蓉高铁东段线路,承担沿江通道主要路网客流。
1.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公布实施首批10项海事服务支持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举措。
2. 智慧海事监管系统和海事通App正式上线运行。
3. 交通运输部提出“五个一体化新格局”:
- 一体化高质量党建引领新格局
- 一体化水上交通安全治理新格局
- 一体化海事服务发展新格局
- 一体化数据赋能新格局
- 一体化海事人才队伍建设新格局
1. 航空发展趋势:高能化、智能化,包括高动能、高供能、高效用能,以及自主感知、自主决策、自主执行、自主进化能力。
2. 颠覆性材料技术:超材料,应用于隐身斗篷、超分辨率成像、微波射频组件小型化;智能结构技术,用于智能蒙皮、自适应变体结构,增强隐身性、经济性、可适应性。
3. 发动机和燃料变革:可持续航空燃料减少碳排放,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经济性佳,旋转爆震发动机高效宽域;信息技术赋能:脑机交互技术新型控制方式,量子信息技术変革航空电子形态。
1. 上海海事局船舶能效管理中心成立,负责我国国际航行船舶碳强度管理履约。
2. 为实现国际航运温室气体减排战略目标,我国约1000余艘5000总吨及以上国际航行船舶已全面执行相关国际公约要求,编制船舶能效管理计划并报告能耗数据。
3. 上海海事局将通过碳强度管理,指导航运企业采取措施降低船舶能耗,并收集、报告和检查我国400总吨及以上船舶能耗数据,为推进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数据基础。
1. 湖北目前拥有7个对外开放口岸,包括机场和港口等。
2. 截至3月19日,湖北边检总站今年共查验出入境人员28.5万余人次、交通运输工具2100余架次,同比分别增长438.6%、266.6%。
3. 湖北边检总站采取优化警力配置、提高综合素质、强化科技支撑等措施,盘活警力资源,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 2023年,长三角地区港口货物吞吐量为70.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为1.1亿标准箱,分别占全国的41.5%和38.5%。
2. 我国港口综合效率位居全球港口前列,其中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均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3. 长三角水路运输货物量占全国总量的50%。
4.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上线海事通APP,在长三角地区推出海事政务服务事项的“掌上办”“跨域办”“无感办”。
5. 智慧海事监管系统实现长三角安全监管数据互融互通,实时呈现一线动态场景。
6. 建设重点船舶“直进直靠、直离直出”绿色通道,一艘船舶平均每航次可节省8万元。
7. 海事通APP已把长三角区域295个锚地、6855个锚位纳入系统,船方可一屏全景查看锚位使用情况。
1. 长三角地区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70.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1亿TEU,分别占全国的41.5%和38.5%。
2. 长三角地区集装箱铁水联运量307万TEU,占全国的30%。
3. 交通海事系统计划推出10项利企便民的海事创新服务,推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