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700万人次,连续三年保持中部第一。
2. 2023年,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开通肯尼亚内罗毕和英国伦敦两条洲际航线,以及多条RCEP地区航线,构建了对接东南亚经贸往来的空中黄金通道。
3. 2023年前11月,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实现货邮吞吐量15.98万吨,同比增加11.3%,累计复航国际(地区)客运航线17条,进出境人员38.9万人次,实现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5.4万吨。
1. 中国通航是中国国内最早的甲类通航企业,具有通航领域全业务资质,已具备独立完成境内外各种环境下通航飞行作业的能力。
2. 中国通航划转海南,落户三亚,是我国推动海南自贸港打造通用航空领军企业的战略举措,预计将加速该省的低空经济发展。
3. 2022年,海南通用航空(含无人机)飞行231.8万架次,同比增长约55.7%,空中游览小时数、起降架次和载客量占全国比重分别约43.3%、64.6%和66.3%。
4. 中国通航将在迁址三亚后,加快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布局,做大做强通用航空市场运营、综合保障、延伸服务,推动全岛立体化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5. 中国通航与海南省金林投资集团整合后,将致力于深耕海陆石油天然气后援服务、海上风电、应急救援等传统优势业务,并探索发展低空文旅无人机等创新业务。
1. 海南邮轮共执行“香港—三亚—香港”邮轮旅游国际航线16个艘次,累计接待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3.15万人次。
2. 目前海南省13个游艇码头,2300余个游艇泊位,1400余艘游艇。
3. 海南房车自驾车营地快速发展,在海南注册的露营地相关企业数量超过3200余家,位居全国第二。
4. 位于陵水牛岭之巅的红角岭航空飞行营地,游客乘坐滑翔伞翱翔于云海之上,穿梭于山岭之间,可将美景尽收眼底。
5. 三亚海棠湾塔赫航空飞行营地,游客可以体验直升机跳伞项目,在海南墨轩红树林航空飞行营地可以开展动力伞观光游览业务,均颇受游客欢迎。
6. 预计2023年接待游客总人数约2.8万人次,年度总产值约9000万元。
1. C919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客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2. 历经十五年的研发,我国攻克了主飞行控制律、航电系统集成、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制造等重大技术难关。
3. C919的成功商飞标志着我国大飞机事业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迈向规模化和系列化发展的新征程。
- 中国商业航天产业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8万亿元人民币。
-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呈现出“航天+工业”融合推动发展、辐射催生上下游庞大产业链、应用场景突破过往局限三大趋势。
- 航天制造的逐步开放和商业化,正在给国内整个工业制造体系带来诸多启示和全新机遇。
1. 济宁大安机场占地面积2909亩,总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
2. 济宁大安机场是4C级国内民用支线机场,建有16个C类机位、8个廊桥。
3. 预计2025年旅客吞吐量260万人次、货运吞吐量7000吨。
4. 机场通航后将平移济宁曲阜机场2023年—2024冬春航季的所有航线航班。
5. 济宁大安机场着力提升旅客服务智慧化水平,应用了先进的无纸化通关、人脸识别等新技术。
1. 长三角国际航空合肥物流分拨中心投入使用,每年可新增进出口贸易超10亿美元。
2. 直通合肥的模式,可使物流时间节约1-2天,物流成本下降30%。
3. 合肥跻身区域空港枢纽,陆港成为长三角首个国家物流枢纽,江淮运河正式通航。
4. 合肥经开综保区在安徽全省率先实施无感通关,“公铁水空”多式联运全覆盖。
5. 合肥经开区联手打造航空异地货站,推动长三角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6. 长三角国际航空合肥物流分拨中心由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方航空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联晟智达三方联合建设。
7. 项目投入运营后,合肥及周边区域进出口企业可利用东航物流及其母公司中国东航和天合联盟航线网络,通达全球184个国家和地区的1088个目的地。
1. 2024年元旦假期期间,上海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口岸出入境客流总量预计达到23.4万人次,日均客流量预计在7.8万人次左右。
2. 元旦假期期间,出境客流高峰预计出现在2023年12月29日、30日,入境客流高峰将出现在2024年1月1日。
3. 元旦假期期间,上海边检机关主动加强与航空公司、口岸联检单位密切配合,加强客流研判,提前向公众发布通关提示等方式,全力保障口岸安全顺畅有序运行。
1. 三亚往返莫斯科国际航线于12月28日复航,每周执行2班,班期为每周三、周日。
2. 俄罗斯是三亚入境游重点客源市场,2012年至2019年稳居三亚入境客源地前三。
3. 三亚往返莫斯科国际航线复航将重新激发两地跨境旅游市场活力,海南此前恢复的59国人员入境免签政策也为俄罗斯游客到访三亚提供便利。
4. 截至目前,2023年三亚累计恢复及开通国际及地区航线14条。
5. 据统计,今年1月至11月三亚累计接待入境过夜游客22.99万人次,同比2022年增长132%。
1、预计“十四五”期间,大数据中心投资将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累计带动各方面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
2、到2025年底,综合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初步成型。
3、国家枢纽节点地区各类新增算力占全国新增算力的60%以上。
4、1ms时延城市算力网、5ms时延区域算力网、20ms时延跨国家枢纽节点算力网在示范区域内初步实现。
5、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过80%。
6、算力调度交易也是数据要素市场的重要功能之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将助推数据交易生态完善,促进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
7、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建设,云计算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加速云计算服务的普及和应用。
8、人工智能算法的训练和优化也会获得更强大的计算能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