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市通过技术突破、要素配置和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动能新优势。
2. 构建研发、中试、量产融合产业体系,支持航天卫星和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
3. 围绕全产业链着力延链补链强链,推动新能源、储能等产业发展。
4. 政企聚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支撑,助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和创新。
5. 在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大力布局前沿生物医药产业,包括细胞、基因和合成生物学等。
6. 创新服务催生质子治疗普惠保险,惠及百姓。
1. 建设体量适中的候机楼,避免旅客步行时间过长。
2. 优化流程布局,缩减值机到登机的用时。
3. 提升安检效率,建议借鉴CT/3D安检仪技术。
4. 发挥价格杠杆作用,按资源使用时间收费,提升靠桥率。
1. 2023年全年居民出游意愿创监测记录以来新高,达91.86%。
2. 国旅经济综合指数始终处于景气区间,均值为109.95,已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
3. 预计2024年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将分别超过60亿人次和6万亿元。
- 全国两会上设定的目标带动政策走向、释放明确信号、管理改善预期。
- 今年货币政策可朝着全国两会确定的CPI目标发力,预期管理有助于提振信心、推动经济需求回升。
- 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将向科技投入、提升科技水平、创新能力方面转移。
- 消费增长有迷思误解,中国消费占比下降是外向型经济和收入增长造成的,并非消费能力不足。
- 政府投资应作为重点,以刺激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 现代货币政策趋近于将货币供应量与CPI目标相匹配,预期管理有助于提振信心、推动需求回升。
- 全面取消限购、降低房贷利率、还贷权归还银行等措施可进一步激活房地产市场。
- 鼓励生育需综合考量住房、托育、教育等成本问题。
- 应对老龄化需关注社保、医保,提倡健康老龄化,减少医疗费负担。
1. 春运第37天(正月二十二),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18283万人次。
2. 铁路客运量1246.6万人次,比2023年同期增长14.7%,比2019年同期增长31.9%。
3. 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13537万人次,比2023年同期增长7.6%,比2019年同期增长32.5%。
1. 机场越建越远,旅客出行体验差,部分机场登机点远,旅客步行时间长。
2. 机场“两远”问题的根源在于机场“超需定位”。
3. 建议机场选址靠近经济辐射中心,规模体量适中,采用“一场多楼”模式,满足旅客需求。
4. 中西部地区机场少,建议加大建设力度,满足经济、民生、国防需求。
1. 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不便三大难点:
- 境外银行卡刷卡费率高
- 受理境外银行卡商户少
- 商户找零不便
2. 2023年,将近400万入境人士使用移动支付,超7000万笔交易
3. 重点文旅场景支付便利化升级将包括:
- 建立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受理设施
- 简化线上购票预约程序
- 保留人工窗口提供线下购票服务
4. 提升出行便利性措施:
- 推广电子客票,优化支付方式
- 网约车平台提供境外手机号注册和国际信用卡支付
- 推进交通运输适老化改造,完善多语种标识和双语播报
- 2023年5月和9月,外卖无人机在深圳世界之窗和人才公园开航。
-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发展低空经济。
- 2023年6月28日,《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规定,民用无人机运营企业需取得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
- 2022年8月,中国民航局授予深圳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称号。
- 2022年12月,《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深圳无人机产值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无人机航线数量将突破220条。
1. 机场“两远”问题:一是机场远离市区,需要提前3小时以上出门;二是登机点距离候机楼较远。
2. 造成“两远”问题的根源:机场“超需定位”,对功能和市场需求分析不足。
3. 解决建议:规划建设机场时紧密结合实际定位、市场需求和投入产出效益;选址靠近经济辐射中心以提高出行效率;候机楼建设规模适中,注重实用性、便利性和资源节约。
1. 2024年一季度重点开复工项目共449个,总投资5871亿元。
2. 其中,“8+8+8”现代产业类项目232个,占比达52%。
3. 中环信息集团光伏电池片一期项目设计产能为年产8GW高效N型TOPCon电池片。
4. 广东鸿图汽车轻量化智能制造华北基地一期项目可年产1.2万吨各类精密铝合金压铸件。
5. 液化空气天津氢能源供应基地项目一期建成后,年产能可达3000吨,全部达产后总体产能有望突破1.3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