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RC外部版V3.1
大数据优选每日重点财经资讯
共 140 篇文章

标签:航天航空 第11页

长征二号丁于4月3日成功发射遥感四十二号01星,标志着长征运载火箭完成第515次飞行。

1. 发射时间:4月3日6时56分 2. 发射地点: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3. 发射运载火箭:长征二号丁 4. 发射卫星:遥感四十二号01星 5. 发射状态: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圆满成功 6.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飞行次数:第515次

设备和消费品更新换代,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着力提升标准和回收利用水平。

1. 设备更新重点推进工业、交通运输、农业机械、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 2. 通过激励与约束相结合,推动设备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升级。 3. 消费品以旧换新覆盖汽车、家电及家装产品,旨在满足存量消费品更新换代需求。 4. 回收循环利用行动着力完善回收网络、规范二手交易、提升资源再生利用水平。 5. 标准提升行动聚焦能耗、排放、技术等领域,推动产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6. 重点领域国内国际标准衔接有利于减少重复检测认证,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市场效率。

上海重点投资十大产业赛道,包括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元宇宙和大飞机,计划五年内打造5家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带动产业规模超4500亿元。

1. 上海重点投资10个产业细分赛道,包括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生物制造、元宇宙、大飞机等。 2. 大模型赛道以徐汇为核心打造"模速空间",提供算力支撑、语料数据、融资服务等公共服务。 3. 人形机器人赛道三年内实现1000台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示范,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孵化、人才培育、平台支撑为一体的创新生态。 4. 元宇宙赛道聚焦技术、产品、场景,共建共享元宇宙发展新生态,建设5家以上行业公共服务平台,成立百亿级元宇宙产业基金,带动产业规模为3500亿元。 5. 大飞机赛道计划到2026年新增700亿元投资,产业规模达到800亿元,打造世界级航空城,强化央地合作,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给予最高1亿元支持。 6. 商业航天赛道加快形成从火箭、卫星、地面站到终端的产业链,到2025年实现空间信息产业规模为2000亿元,以闵行为核心打造"上海星""上海箭"。

蓝箭航天朱雀三号试验箭成功使用自主研制的液氧甲烷发动机进行垂直起降试验,验证可重复使用关键技术。

1. 蓝箭航天自主研发的朱雀三号试验箭垂直起降试验成功。 2. 朱雀三号动力系统采用自主研制的液氧甲烷发动机,一子级配备9台推力1000kN的天鹊12B发动机,设计重复使用次数不少于20次。 3. 试验箭采用不锈钢材料,具有高强度、耐高温、抗腐蚀特性,可降低制造成本和缩短生产周期。 4. 试验任务验证了大范围变推力液氧甲烷动力系统方案、火箭控制系统与发动机调推特性的匹配性,以及软着陆缓冲机构工作性能。 5. 研究人员获取了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火箭关键技术的核心试验数据,为后续关键技术验证和实现火箭可重复使用积累了经验。

至2030年,我国通用航空规模将超万亿,2027年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推动产业创新、供应链竞争、示范应用、基础设施和产业生态构建。

1. 到2030年,我国通用航空产业规模将达万亿元。 2.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通用航空公共服务装备体系基本完善。 3. 《实施方案》提出五个重点任务,包括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深化重点领域示范应用、推动基础支撑体系建设、构建高效融合产业生态。

蛋白酶在水产养殖中提高蛋白质利用率,减少氮排放,但高温失活限制其应用;通过在线酶解解决问题,提高效率。

1. 蛋白酶在水产养殖中促进肽形成、降解抗营养因子,提高蛋白质利用率,减少氮排放和污染。 2. 高温失活是蛋白酶在水产饲料中应用的挑战。 3. 研究提出了“在线酶解”方案,通过在工厂内酶解原料,避免加工破坏酶活性,降低成本,解决粘连等问题,实现酶解与饲料加工同步,提高蛋白酶利用效率。

中国通用航空装备市场规模预计在2030年达到万亿级,将发展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新型装备,实现短途运输、无人机配送、低空作业等网络安全高效运行。

1. 到2030年,中国通用航空装备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万亿级。 2. 目标是建立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 3. 2030年将实现三个网络安全高效运行:短途运输+电动垂直起降客运网络、干-支-末无人机配送网络、低空生产作业网络。

至2027年,我国通用航空产业能力将显著提升,建立现代化支撑体系,完善公共服务装备,并推动新型装备商业应用。

1. 到2027年,我国通用航空装备供给能力、产业创新能力将大幅提升。 2. 到2027年,我国将基本建立现代化通用航空基础支撑体系,初步形成高效融合产业生态。 3. 到2027年,我国通用航空公共服务装备体系将基本完善。 4. 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将在城市空运、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实现商业应用。

文昌发射28次成功送星入轨;海南卫星星座四星入轨,提供全覆盖观测数据;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将于6月发射卫星;东星斑室内繁育难题解决。

1. 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至今共发射火箭28次,成功将多颗卫星送入太空轨道。 2. "海南卫星星座"构想提出,首批4颗卫星已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提供高频次全覆盖观测数据。 3. 国内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预计在今年6月进行首次商业卫星发射。 4. 中国海洋大学三亚研究院已实现东星斑室内全人工繁育,将推动解决深海种业难题。

临港新区集聚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已发射卫星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未来产业规模目标 1000 亿。

1.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已经搬迁至临港新片区,发射了一系列国家战略需求的卫星。 2. 临港新片区已集聚卫星制造和卫星应用领域创新平台 2 个、国家、省部级实验室 4 个。 3. 临港新片区已落地的 16 家新型科创平台、科研机构与创新企业深度合作,围绕新材料、人工智能、空间信息等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开展研究。 4. 临港新片区目标到 2030 年,未来产业规模达到 1000 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