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RC外部版V3.1
大数据优选每日重点财经资讯
共 1610 篇文章

标签:能源金属 第74页

中国在全球创新排名第十二,拥有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第一;在清洁能源领域,中国为全球减排作出贡献,促可持续发展,助力中低收入国家科技与创新。

1. 中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达到第十二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 2. 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制定明确研发目标,在光伏技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全球减排作出贡献。 3. 中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成本降低,应用范围扩大,为全球减排作出了重大贡献。 4. 丹麦格兰富集团在中国的生产和研发领域进行大量投资,这些研发成果将应用于全球。 5. 中国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密切,希望在中国发展更多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帮助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利用知识产权实现增长。 6. 中美两国可以在绿色电网、智能建筑、智能传感器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创新,助力非洲地区改善用电状况。 7. 中国在科技和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了重要工作,帮助中低收入国家和科技落后国家培养科学家,建设科学基础设施,增进民生福祉。

一季度规上工业利润增长4.3%,高技术制造业增势强劲,拉动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利润回升。

1. 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3%。 2. 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8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占68.3%。 3. 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9.1%,增速比规上工业平均水平高24.8个百分点。 4. 装备制造业利润增长18.0%,拉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4.9个百分点。 5. 消费品制造业利润增长10.9%,支撑规上工业利润回升向好。

中国汽车和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中国制造产品海外市场受欢迎,美西方对中国“产能过剩”指责站不住脚。

1. 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电动汽车市场前景广阔,中国新能源汽车産销连续九年位居全球第一。 2. 中国制造产品在海外市场受欢迎,以体育用品为代表的中国产品对法国出口火爆,联想电脑、格力电器等中国品牌在拉美市场深受好评。 3. 美西方指责中国“产能过剩”暴露其底气不足,担忧中国新能源产品冲击其市场,而实际上发展中国家对新能源产品有巨大需求,中国供应链完善,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国家管网为福建省供应天然气超82亿方,替代标准煤1100万吨,推动省内天然气管道建设。

1. 国家管网自2017年起向福建省供应天然气超82亿方。 2. 该供应量相当于替代标准煤1100万吨,减少有害物质排放18万吨。 3. 国家管网设计了多类创新产品,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4. 国家管网推动福建天然气管道建设,打造“2215”管网架构。 5. 漳州LNG接收站一期一阶段计划2024年6月全面商业运营,每年可提供300万吨以上天然气。

为"双碳"目标,新型碳材料(例如赵东元发明的功能介孔材料)至关重要,可应用于隔热、动力电池等领域。

1. 为有效利用煤炭资源和降低碳排放,新型碳材料显得至关重要。 2.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赵东元发明的功能介孔材料具有巨大潜力,可应用于隔热材料和动力电池负极材料。 3. “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专家、政府、企业和媒体共同努力。 4. 碳元素合理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途径之一。 5. 新型碳材料产业拥有巨大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

北京技术合同交易活跃,2023年超10万项,成交额破8000亿元,津冀地区交易额大幅增长,政策法规体系完善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1. 2023年北京技术交易认定登记技术合同超10万项,成交额破8000亿元。 2. 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9.8%至748.7亿元,“三城”流向“一区”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9.6%至24.3亿元。 3. 《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政策法规体系完善,激发转化活力。 4. 京、津、冀共同培育技术转移机构20家,打造概念验证、中试熟化服务平台28家。 5. 在京高校院所与津、冀签订技术交易合同500余项,合同金额7.4亿元。

中关村论坛碳中和科技论坛聚焦储能氢能,科技创新引领清洁能源产业,中外专家强调储能氢能对可再生能源消纳与供能安全的重要性。

1. 2024 中关村论坛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围绕“储能与氢能”开展深入交流。 2.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清洁能源产业创新。 3. 中国科学院已部署多项重大科技任务,在传统能源清洁利用和储能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成果。 4. 中外专家学者认为,储能和氢能是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供能安全的重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