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以旧换新优惠约5000元,绿色家电销量增11%,新能源车销量增33.5%获1万补贴。
1. 旧空调以旧换新,优惠后价格5000元左右。 2. 部分省市对绿色智能家电以旧换新提供补贴,最高可达1000元。 3. 苏宁易购以旧换新订单同比增长超129%,绿色节能家电销量占比提升11%。 4. 4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3.5%,销量占新车销量的32.4%。 5. 购买新能源乘用车可获得1万元补贴。
1. 旧空调以旧换新,优惠后价格5000元左右。 2. 部分省市对绿色智能家电以旧换新提供补贴,最高可达1000元。 3. 苏宁易购以旧换新订单同比增长超129%,绿色节能家电销量占比提升11%。 4. 4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3.5%,销量占新车销量的32.4%。 5. 购买新能源乘用车可获得1万元补贴。
1. 推动规模能源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能源体系智能化,助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2. 煤炭行业要增加生产供应弹性,增加产能储备和弹性生产能力,兜住能源安全底线。 3. 煤炭行业转型升级,数字化自建模式正发生改变,煤炭企业可以购买服务方式享受高标准的数字化服务。 4. 煤炭业数字化转型趋向以数据价值为驱动,传统矿工将向“新型矿工”转型。
1. 山东欣旺达智慧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太阳能电站年产绿电2400万KWh,年节约标准煤0.8万吨、碳减排0.13万吨。 2. 山东恒信高科能源有限公司智慧配煤系统降低综合配煤成本,提升配煤准确率。 3. 禹城市燧禾农业生态园利用牛粪沼液作为液态有机肥,实现有机绿色农业生产。 4. 山东玻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多种节能措施,年可节约用电约240万千瓦时。 5. 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联合研发,实现企业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内部循环利用。 6. 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建设2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每天可节约用电20000度,每月节省成本15万元人民币。 7. 临沂大将军建陶有限公司完成4条线核心设备烧成窑的升级改造,更新新型节能电机等,年发电量达3400万度。
1. 安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2023年营收达6121.9亿元,两年翻番。 2. 光伏制造业营收超2900亿元,全国第3位。 3. 安徽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3家,省级平台364家。 4. 安徽2023年落地项目1350个,总投资额1.19万亿元。 5. 安徽坚持产融一体,金融赋能日益增强。
1.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创新、质优、先进 2. 新质生产力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为高质量发展蓄力,打开发展新空间 3.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值占GDP比重由2014年的8.2%增至2023年的8.4%,年均拉动经济增长0.7个百分点 4.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4年的7.6%升至13%以上 5. 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由2014年的21.6%升至41.5%,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60% 6.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1. 中国新能源出口多不等于产能过剩,全球市场供不应求。 2. 中国新能源产业竞争力源于创新、技术优势、完备产业体系。 3. 美国炒作“产能过剩论”意在遏制中国产业发展、实施贸易保护主义。
1. 活动主题:"聚才建圈强链" 2. 机构: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桐乡市人民政府 3. 项目:乌镇院士之家,聚集院士130位,落地46个高层次人才项目 4. 重要成果:7个院士专家团队的创新成果项目发布
1. 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东南亚预计持续增长。 2. 越南、印尼有望成为中国新能源企业"出海"热门目的地。 3.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外贸出口新三样"走俏海外。 4. 中国今年1-3月蓄电池出口量同比增长4.9%。 5. 多元化电池体系已成行业共识。 6. 耐普新能源产品在东南亚多国受到认可,获"东盟五强品牌"奖项。 7. 新能源企业"出海"东南亚面临政策不明确、融资难等挑战。 8. 报告建议企业"出海"时熟悉当地政策、拓宽融资渠道、提升供应链韧性。
1. 氢能作为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发展氢能有助于解决风光等新能源消纳问题,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3. 氢能可通过绿氢替代实现深度脱碳,将在无法仅通过绿电完成气候目标的行业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4. 氢能的高品质能源特性决定了其将在能源革命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 5. 预计到2060年,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将达15%。 6. 目前,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绿氢制备方式。 7. 实现大规模平价制备绿氢是氢能普及面临的最大障碍。 8. 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氢储运技术水平是氢能竞争力的关键。 9. 液氢因其能量密度高、储存压力低、安全性好、纯度高而对于大规模、远距离氢能储运和高效利用有较大优势。 10. 管道输送储运能效更高、输送能力更强,在油气领域已得到验证。 11. 氢能应用远不仅是汽车,在那些氢已经被用作原料的领域进行绿氢替代效率会更高。 12. 电氢融合应用是氢能应用的前沿探索方向之一。 13. 氢能产业装备自主化发展迅速,但在大规模氢液化、高压力储氢容器、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和零部件领域仍需进口。 14. 我国应发挥新型科研举国体制优势,持续推动氢能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重大产品示范应用和产业化发展。
1. 中国新能源产品具有强劲竞争力,源于技术创新、成本优势和不断扩大的市场规模。 2. 美国炒作中国“产能过剩”是为其相关产业保护主义寻找借口,目的是遏制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 3. 美国所谓“产能过剩威胁各国产业发展”的说法不成立,中国新能源产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会对国际市场造成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