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4 年,单位 GDP 能耗和碳排量分别降低 2.5% 和 3.9%,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 3.5%,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 18.9%,重点领域节能改造形成节能量约 5000 万吨标准煤、减排约 1.3 亿吨二氧化碳。
2. 2025 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 20%,重点领域节能改造形成节能量和减排量与 2024 年持平,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
3. 推动能源结构清洁低碳转型,源头控制煤炭消费,提升非化石能源开发和消纳水平。
4. 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引导节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费。
5. 加强科技引领,攻关节能降碳关键技术,避免新能源技术过早产业化。
1. 《行动方案》旨在通过10方面行动27项任务推进节能降碳。
2. 重点用能环节包括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和用能产品设备。
3. 加强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四大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工作。
4. 实行新上项目非化石能源消费承诺,确保“十四五”后两年新上高耗能项目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不得低于20%。
5. 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破解制度、技术和投资支撑等制约。
6. 落实财税政策,发挥绿色金融作用,加大资金支持。
7. 推广节能咨询、融资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
8. 完善用能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等市场化机制,树立能源资源环境有价理念。
1. **《北京市外商投资条例》**于2023年7月1日起施行,旨在促进外商投资,保护合法权益,优化环境。
2. **11个省市出台针对性外商投资政策**,重点鼓励外资参与创新链、产业链投资活动。
3. **全球供应链调整和中国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外商投资和外资企业参与创新链、产业链对于各地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4. **我国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收益率为9.1%**,今年前4个月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19.2%。
5. **促进外商投资量质齐升**的建议包括落实政策、打造示范项目、优化来源结构和平衡话语权分配。
1. 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发电超520亿度,节约标准煤超过1500万吨。
2. 清洁能源走廊已投产110台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7169.5万千瓦。
3. 清洁能源走廊成为长江防洪、航运、生态、水资源利用的“绿色生态纽带”。
4. 2023至2024年枯水期,走廊已向下游补水超300亿立方米。
5. 六座梯级电站通过调节出库流量,形成“人造洪峰”,为鱼类产卵创造适宜条件。
1. 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人才队伍建设和科研产出效率上需要提升。
2. 统筹规划,优化管理,避免“重建设,轻运维”。
3. 支持技术支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稳定、持续运行。
4. 依托基础设施,开展组织化科学研究,推进产业转化。
1. 自然资源部发布《平急功能复合的韧性城市规划与土地政策指引》,要求加快完善“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
2. 指引鼓励列入“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名单的城市开展土地政策创新,吸引多元主体参与项目建设与运营维护。
3. 指引明确供地支持政策,优先保障用地计划,合理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等。
1. 新材料是未来科技和经济发展制高点,也是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2.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始终聚焦新材料产业科创能力提升,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
3. 新材料产业在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4. 新材料作为产业链上游的关键环节,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受到多方关注。
5.此次评选活动设置了六个新材料赛道,贴合国家战略需求,重点关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
6. 新材料作为科技进步的基础支撑,对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中国纤维加工总量占全球50%以上,化纤产量占全球70%以上。
2. 2020年,中国纤维加工总量达5800万吨,化纤产量占全球70%以上。
3. 2020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为2.09亿吨。
4.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温室气体年排放量约2.3亿吨,占全国碳排放量的2%。
5. 推动纺织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措施包括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纺织产业体系,发展新型绿色纤维材料,推动重大低碳技术应用。
1. 中部地区为重要粮食、能源、制造、交通枢纽。
2. 中部投资促进推介会由中部博览会组委会与六省承办。
3. 推介会设置省长对话环节,六省长介绍崛起举措及产业推介。
4. 英国与德国企业表达合作意愿,看好中部发展机遇。
5. 本届中部博览会以开放创新为主题,安排4场重大活动、20余场专题活动,参与人数超1万人。
1. 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能源项目投资占比超40%。
2. 中国与9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了能源合作机制。
3.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出口增长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