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量超2亿千瓦,创历史新高。
2、我国光伏组件出口量超过1.75亿千瓦,同比增长22.4%。
3、2023年年底光伏设备各环节产能达1000吉瓦左右,对应全球市场400吉瓦的需求,略超正常范围。
4、2023年以来,随着新增产能陆续释放,产业链供需开始出现重大转变,从硅料到组件价格逐级下跌。
5、光伏行业总体属于泛半导体领域,具有周期性发展特征,阶段性震荡是行业正常属性。
6、光伏产业链条长、技术迭代快,且各环节建设周期不尽相同,在一定阶段可能出现结构性过剩现象。
7、隆基绿能中国地区部总裁刘玉玺认为,随着“价格战”持续,光伏组件价格跌破企业现金成本,已出现企业为降低成本牺牲产品质量的现象。
8、国家能源局联合科学技术部发布的《“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能源发展的第一动力。
9、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同样表示,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更促使企业加强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降低光伏度电成本。
10、专家建议,要聚焦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合理把握产业周期,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供给,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引导产业合理规划布局,稳步推进产业技术迭代和转型升级。
1.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顺利完成两个履约周期,目前覆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2.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两年半以来,总体运行平稳,但和发达国家成熟的碳市场相比,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的地方。
3. 《条例》规定,配额分配根据国家有关要求逐步推行免费分配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方式,适时引入有偿分配并逐步提升有偿分配比例。
4. 《条例》将市场调节需要作为制定碳排放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的重要考虑因素,开展市场调控,平衡市场供需,防止碳价格失控等市场风险。
5. 碳市场数据质量会在第二个履约周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6. 《条例》规定了明确的违法情形和严格的法律责任,对碳排放数据弄虚作假“零容忍”,严惩重罚,公开曝光违法违规行为。
1. 中国碳市场由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组成,分别由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简称。
2. 强制碳市场选择了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是目前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3.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支持林业碳汇、可再生能源、甲烷减排、节能增效等项目发展,鼓励社会主体自主自愿地采取温室气体减排行动。
4. 2023年2月,国务院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为中国碳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5. 自愿碳市场产生的减排效果经过科学方法量化核证后,通过市场来出售,获取相应的减排贡献收益。
6. 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的衔接,将形成政策合力,激发绿色低碳创新动力,推动落实国家双碳目标。
1. 南昌海立电器有限公司通过长期持续的信息化建设,打造出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工厂,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2. 南昌凯迅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砷化镓太阳电池外延片制造商,新年伊始订单已排到4月份,并保持满负荷生产。
3. 南昌申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作为海立电器生产空调压缩机配件的核心供应商,今年前两个月订单量比去年同期增长30%,一季度产值预计将同比增长25%。
4. 南昌市各高新企业纷纷按下生产“快进键”,掀起一场“拼经济”的热潮,全力冲刺“开门红”。
1、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2、2021年7月正式开市,已顺利完成两个履约周期,实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
3、目前已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制度框架体系,涵盖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标准规范、注册登记机构和交易机构业务规则等。
4、市场表现平稳向好,成交量和成交额均有明显提升,碳价整体呈现平稳上涨态势。
5、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健康运行,为双碳目标实现、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北京市通州区大力推进绿色发展,聚焦建筑、交通、产业三大关键领域,强化能源、生态、文化三大重点支撑,把绿色发展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
2、打造车网互动平台,贯通车、桩、网信息数据,有效调节充电负荷,实现充电负荷的“可充、可放、可控、可调”。
3、建设分布式光伏,有效解决光伏并网问题,提升村民绿色用能体验。
4、全村光伏全年发电量约101万千瓦时,绿电占比51.3%,全年减少碳排放约610吨。
5、截至2023年底,全村光伏全年发电量约101万千瓦时,全年减少碳排放约610吨。
1. **2021年6月25日**,我国首个自营深水气田“深海一号”大气田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田开发实现了从深水到超深水的重大跨越。
2. **到目前为止**,气田已累计为粤港澳大湾区供应天然气70亿立方米,为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端牢国家能源饭碗奠定了坚实基础。
3. **中国海油深水业务全球化布局**,油气勘探开发正在从“资源主导”向“技术主导”转变,前沿技术的攻关和关键装备的研发成为大国竞争的关键。
4. **目前,最大钻井深度超过5000米**,压力超过70兆帕,温度超175摄氏度,我国的深水钻井技术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5. **中国海油在数智化钻采技术与装备等新质生产力方面也获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我国深水油气的高效勘探开发生产提供了坚实智慧化支撑。
1. 截止2月26日,中原油田四座储气库累计开采天然气超4亿立方米。
2. 中原储气库群是我国天然气调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平衡供需关系,确保天然气供应的稳定性。
3. 四座储气库在冬季保供期间,日采气量在高峰期可达600万立方米,可为华北地区2000余万户居民提供稳定的天然气供应。
4. 中原油田储气库群的天然气主要通过管道输送到华北地区和黄河流域多个城市,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等地。
1.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第一部专门的法规。
2. 全国碳市场由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组成,既各有侧重、独立运行,又互补衔接、互联互通。
3. 全国强制碳市场启动两年半以来,总体运行平稳,制度规范日趋完善,市场活跃度逐步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全面改善。
4. 全国自愿碳市场今年初开始运行,总体平稳。
5. 全国碳市场促进了企业减排温室气体,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并为全社会开展气候投融资、碳资产管理等碳定价活动锚定了基准价格。
6. 生态环境部下一步将全面贯彻落实《条例》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大相关政策配套制度完善,保障市场健康平稳有序运行。
1. 2024年1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588家,同比增长74.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27.1亿元,同比下降11.7%,环比增长20.4%。
2. 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31.1亿元,同比增长20.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40.6%。
3. 高技术产业引资391.6亿元,占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比重为34.7%。
4.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消费升级充满新机遇,中高端制造和消费领域将会吸引更多外商投资。
5. 跨国公司依旧看好中国市场发展机遇,我国吸引外资前景可期,强大的内需市场将吸引更多的高质量外资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