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RC外部版V3.1
大数据优选每日重点财经资讯
共 319 篇文章

标签:石油 第31页

6. “深海一号”二期工程是“深海一号”大平台群岛的最后拼图,标志着中国超过4000米的大型海工装备建造能力。

1. “深海一号”二期工程综合处理平台总重量超过1.4万吨,水下导管架和水上生产设施组成。 2. 水上生产设施由东、西组块及乙二醇回收再生处理装置和栈桥四部分组成,总重超过7500吨。 3. 目前,“深海一号”二期综合处理平台安装进程过半,焊接作业进行的同时,栈桥吊装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 4. “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千亿立方米。 5. “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全面投产后,可使“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年产量再提升50%,达到年产天然气45亿立方米。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全球第一,出口加速,广东制造在海外颇受欢迎。

1.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9年全球第一,占全球60%以上比重。 2. 中国品牌在内地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已从2020年的38%,提升至去年的56%,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了高认可度和品牌优势。 3. 广东是全国汽车生产第一大省,也是消费第一大省,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出口贸易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4. 新能源汽车出口加速,新能源车与锂电池、光伏组成“新三样”,为广东制造在海外增加新亮色。 5. 比亚迪第一艘滚装船“开拓者1号”今年1月已实现首航发运。 6. 未来两年,还会有7艘滚装船陆续投入运营,缓解出口运力不足,推动广东新能源汽车进入全球更多国家和地区。

我国自主研发海底注水树投用,轻量化、低成本,提高采收率10%,推动海上油气开发水下生产技术装备研制。

1. 我国首套自主研发海底注水树长3.5米、宽3.2米、高3米,整体重量近22吨。 2. 海底注水树具备轻量化、低成本的特点,相比国外同类型产品,重量降低40%,成本降低60%。 3. 海底注水树的投用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在助力老油田“降递减”上迈出的新的一步,对推动我国海洋石油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海底注水树的投用可以提高目标产油层约10%的采收率。 5. 海底注水树的投用进一步验证了该国产装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推动我国海上油气开发水下生产技术装备研制迈出关键一步。

我国首套自主研发海底注水树投用,轻量化低成本、采收率增10%、示范意义重大。

1. 中国首套自主研发海底注水树在湛江海域投用,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在助力老油田“降递减”上迈出新的一步。 2. 海底注水树长3.5米、宽3.2米、高3米,整体重量近22吨,具备轻量化和低成本的特点,重量能够降低40%,成本能够降低60%以上。 3. 海底注水树的投用可以提高目标产油层约10%的采收率,即每1000吨的原油探明储量,可以多采100吨原油。 4. 海底注水树具有良好的海上推广性以及示范意义,对带动我国海洋油气相关产业发展将大有帮助。

上海崇明岛至长兴岛管道工程竣工,总长24.55公里,其中隧道工程穿越长江总长约15.2公里,为目前国内单次掘进里程最长的单直径盾构隧道,解决超长距离、小直径隧道的掘进难题并攻克受限空间内管道运输和焊接难点,为崇明岛建设“世界级生态岛”注入绿色能源新动能。

1. 上海市天然气主干管网崇明岛—长兴岛—浦东新区五号沟LNG站管道工程竣工投运。 2. 工程全长24.55公里,其中隧道工程两次穿越长江,总长约15.2公里。 3. 隧道内径3.4米,为目前已投运国内单次掘进里程最长的小直径盾构隧道工程。 4. 项目解决了超长距离、小直径隧道的掘进难题,攻克了受限空间内管道运输和焊接难点。 5. 长兴岛将全面迎来管道天然气时代,为崇明岛建设“世界级生态岛”注入绿色能源新动能。

太原市将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实施双碳战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1. 太原市将以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统领,科学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2. 太原市计划围绕"水系统韧性不足、大气环境污染和能源转型进程较缓"问题,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科学研究,攻克一批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关键核心技术。 3. 太原市目前有5所高校院所68个科研团队和初创企业入驻"晋创谷·太原"。 4. 太原市计划推进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相关组织、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在双碳领域开展交流合作。

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能源供应稳定,产业链韧性提升,金融体系整体稳健,多项领域风险有效化解。

1、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 2、能源资源供应稳定,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有力推进,原油稳产增产、天然气快速上产。 3、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新动能新优势不断集聚增强。 4、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牢牢守住,金融体系整体稳健,金融机构经营和监管指标处于合理区间,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5、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夯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6、出台强农富农惠农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7、健全农业防灾减灾体系,保障全年粮食稳产丰产。 8、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有力推进,原油稳产增产、天然气快速上产。 9、煤炭先进产能有序释放,统调电厂存煤保持2亿吨以上的历史高位。 10、新能源、清洁能源供给规模和质量持续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 11、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推动延链补链强链,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12、夯实基础,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提升自主知识产权和替代接续能力。 13、聚链成群,集聚优质要素资源,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支持更多中小企业融入供应链,协同发展优势正加速形成。 14、巩固优势,构建新的增长引擎,积极锻造长板,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15、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稳妥推进,中小银行专项债发行提速,风险抵抗能力显著增强。 16、多项金融政策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健运行,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17、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分类施策化解存量债务风险、严控增量债务。 18、粮食、能源、金融等领域风险有效化解,金融体系整体稳健,金融机构经营和监管指标处于合理区间,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天津国际油气交易中心试运营启动,首单LNG仓单交易交收完成,交易额近5000万元。

1. 天津国际油气交易中心于2023年7月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 2. 交易中心试运营启动当天,内蒙古西部天然气完成了国内LNG仓单交易交收第一单。 3. LNG商品单边交易量超8400吨,单边交易额近5000万元,挂牌交易、竞价交易、仓单交易、产能预售等交易模式均实现成交。 4. 试运营期间,天津交易中心将聚焦LNG现货商品的交易交收场景,2024年将陆续上线管道气以及管容、罐容、库容等油气辅助服务交易和天津其它优势能源化工品种。 5. 天津交易中心将持续做大市场化交易规模,实现客户主权,服务实体经济,为推动油气资源高效配置,助力国家油气体制市场化改革和保供稳价作出积极贡献。

2025年LNG、甲醇等绿色动力船舶国际市场份额达到50%,2030年具备国际先进水平。

1. 2025年,LNG、甲醇等绿色动力船舶国际市场份额计划提升至50%以上。 2. 2025年,船用替代燃料和新能源技术应用与国际同步。 3. 2025年,骨干企业万元人民币产值综合能耗预计将较2020年下降13.5%。 4. 2030年,绿色船舶产品形成完整谱系供应能力。 5. 2030年,绿色船舶技术具备国际先进水平。 6. 2030年,骨干企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7. 加快甲醇、氨动力船型研发,探索开发燃料电池等新型动力船型。 8. 积极稳妥推动具备条件的客船、货船、工程船、渔船等LNG、电池动力船型研发和示范应用。 9. 推动甲醇、氢等动力船型研发和试点。 10. 加快液氨、液氢、液态二氧化碳等新型运输船研发。 11. 推进建设全球绿色修船中心。

浙江海洋经济成新增长极,宁波舟山港为全国首个多清洁能源海上加注服务能力港口,浙江海港一体化持续释放改革发展红利。

1、舟山市岱山县鱼山岛上的世界级石化工厂,是国内最大的油气储运中转基地。 2、2023年,海洋经济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万亿级以绿色石化为支撑的油气全产业链集群是其中之一。 3、宁波舟山港成为全国首个具备液化天然气、生物燃料等多种清洁能源海上加注服务能力的港口。 4、浙江正在努力探索、大力推动“海陆联动、多式联运”,做强“海”字文章。 5、1月至11月,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均有稳步增长。 6、浙江进出口总值4.50万亿元,同比增长4.4%,特别是自浙江海港一体化发展以来,以“一个拳头”组合发展的宁波舟山港持续释放一体化改革发展红利。 7、浙江省舟山秀山岛南部海域海洋潮流能发电站实现连续不间断发电并网运行,持续运行时间居全球第一。 8、海洋资源如何活化利用也是浙江关注的重点之一,2023年2月,全国首单蓝碳拍卖活动在宁波市象山县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