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具备规模化储能优势,中国产业规模十亿级,氢气产能全球领先,但储运瓶颈制约其发展。
1. 氢能具备大规模、长周期储能优势,是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的关键载体。 2. 中国氢能产业规模十万亿级,氢气产能居全球首位,达4000万吨/年。 3. 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推进,多元应用生态加速形成。 4. 氢气储运是氢能产业链重要环节,存在瓶颈问题。
1. 氢能具备大规模、长周期储能优势,是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的关键载体。 2. 中国氢能产业规模十万亿级,氢气产能居全球首位,达4000万吨/年。 3. 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推进,多元应用生态加速形成。 4. 氢气储运是氢能产业链重要环节,存在瓶颈问题。
1. 北京车展首个专业观众日,国产新能源车受到关注。 2. 小米SU7展区预约排队等待时间为60分钟。 3. 蔚来汽车展台展示换电机器人,完成换电全过程仅需3分钟。 4. 红旗新能源品牌展出的红旗EHS7受到年轻观众欢迎。
1. 营业收入:12.1亿元,海外业务占比88.4%,同比提升6.2个百分点 2. 整体毛利率:78.4%,保持较高水平 3. 研发费用:3.49亿元,同比增长104.4%
1. 中国2050年化石燃料能源占比预计为40%。 2. 可再生能源装置预计在2050年增加五倍以上。 3. 风能和太阳能在2050年预计贡献总发电量的76%。 4. 中国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减少70%,接近实现碳中和目标。
1. 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由近60万个零部件组成,设计排水量10万吨,最大储油量6万吨,设计寿命30年,可海上连续运行15年不回坞。 2. “海葵一号”采用圆筒型设计,比常规船型结构更紧凑,储油效率更高,钢材用量少,稳定性更佳,有效降低油田开发成本。 3. “海葵一号”每天可处理原油约5600吨,交付后将与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共同服役于中国第一个深水油田——流花11-1油田,形成中国首次“深水导管架平台+圆筒型FPSO”开发模式。
1. 我国氢能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可再生能源制氢势头强劲,应用场景加速拓展。 2. 绿氢作为实现“双碳”目标和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基础,制氢规模每年可达2万吨。 3. 绿氢技术为氢能产业上游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保障,产业下游的延伸依赖于氢能与交通运输业、制造业等领域的跨界联动。 4. 2023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销售量新增5791辆,同比增长约72%,已建成加氢站407座,综合能源站占比达到58%。 5. 氢能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将有效拓展氢能市场应用的新空间,助力我国实现“2035年形成多元氢能应用生态”的战略目标。
1.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 2. “海葵一号”最大直径约90米,主甲板面积相当于13个标准篮球场,高度接近30层楼,总重约3.7万吨,设计排水量10万吨,最大储油量达6万吨,设计寿命30年。 3. “海葵一号”实现了15项关键技术设备自主化应用,并采用新型天然气脱硫装置和双燃料发电机,提升海上油田绿色节能水平。 4. “海葵一号”每天可处理原油约5600吨,将与“海基二号”平台共同服役于我国第一个深水油田――流花11-1油田。 5. 深水装备技术的提升使得更多深海油气资源被纳入开发计划。
1. 长江宜昌段为船舶提供岸电服务累计逾3000万千瓦时,相当于替代燃油消耗8627吨。 2. “长江三峡1”号纯电动游轮累计用电213.8万千瓦时,节省燃油491.8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38.5吨。 3. “三峡氢舟1”号氢燃料电池动力示范船采用“氢舟”系统,推进动力强,反应产物是无污染的水,几近于零碳排放。 4. 宜昌成立绿色智能船舶研发工作室,推出六大类新能源内河示范船型,涵盖旅游客船、货运船舶、工程船舶、公务船艇等。 5. 宜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构建涵盖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链。 6. 宜昌建设中国首个内河码头型制氢加氢一体站,助力氢能源产业化步伐。
1. 2030年绿色保险发展目标:取得重要进展,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成为绿色转型的重要金融手段。 2. 《指导意见》五大内容:总体要求、加强重点领域保障、加强资金支持、加强经营能力支撑、工作保障。 3. 重点领域保险保障任务(负债端):包括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绿色科技创新、推动能源转型、推进碳汇能力提升、支持绿色全民行动等。 4. 绿色投资重点任务(投资端):完善投资管理体系、强化资金绿色发展支持、加强投资流程管理。 5. 绿色保险保障鼓励方向:围绕经济社会绿色转型,聚焦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和行业,提供针对性风险保障方案。
1. 清洁岸电:截至3月底,长江宜昌段为超过3万艘次船舶提供岸电,替代燃油超过8600吨。 2. 绿色船舶产业:宜昌正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船舶,如全球载电量最大的纯电动游轮和我国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示范船。 3. 创新研发:宜昌建立了绿色智能船舶研发工作室,推出六大类新能源内河示范船型,为企业提供成熟参考样本。 4. 融资租赁:宜昌探索新能源船舶融资租赁模式,如“船电分离”模式,解决高昂造价难题。 5. 产业链建设:宜昌吸引了一批新能源电池企业入驻,基本形成了涵盖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的产业链。 6. 氢能源利用:宜昌已建成国内首个内河码头型制氢加氢一体站,为氢能源船舶提供快速加注服务。 7. 协同发展:宜昌正深化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打造绿色智能船舶全产业链,助力长江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