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2%,仍然是全球增长最大引擎。
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0.2个百分点至3.1%,并将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0.4个百分点至4.6%。
3. 中国经济基本面将在2024年更加稳固,消费和服务业将延续疫情后的复苏趋势。
4. 中国电动汽车电池、电子产品、矿产等出口强劲,不少产业全球竞争力领先。
5. 50%的受访美国企业将中国列为全球首选或前三位投资目的地,59%的欧盟受访企业将中国视为三大主要投资目的地之一。
6. 91%的受访德国企业表示将继续扎根中国市场,超过半数的受访德企计划未来两年内增加对华投资。
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中国经济加速复苏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力。
1. 央企在2024年发展中要更加聚焦高质量发展,注重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2. 央企应加大对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投入力度,加速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
3. 央企要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重点抓好以技术攻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4. 央企要稳步提高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科技产出效率,提高发展的“科技含量”。
5. 央企要发挥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中的引领作用。
6. 央企要谋划推动一批重大工程,遴选战新产业“百项工程”,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7. 央企要加快培育启航企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形成标志性产品。
8. 央企要系统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创新中央企业、地方及各类所有制大中小企业合作模式。
9. 央企要注重提升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品牌价值等五个方面价值。
10. 央企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仍将是2024年国资央企工作的重要抓手。
1. 1月份,我国汽车整车出口44.3万辆,同比增长47.4%。
2. 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0.1万辆,同比增长21.7%。
3. 1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1万辆和243.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1.2%和47.9%。
4. 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8.7万辆和72.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5.3%和78.8%。
5. 2023年,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
6. 2023年,汽车制造业完成营业收入100975.8亿元,同比增长11.9%。
7. 2023年,汽车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5086.3亿元,同比增长5.9%。
1.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9年全球第一,占全球60%以上比重。
2. 中国品牌在内地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已从2020年的38%,提升至去年的56%,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了高认可度和品牌优势。
3. 广东是全国汽车生产第一大省,也是消费第一大省,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出口贸易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4. 新能源汽车出口加速,新能源车与锂电池、光伏组成“新三样”,为广东制造在海外增加新亮色。
5. 比亚迪第一艘滚装船“开拓者1号”今年1月已实现首航发运。
6. 未来两年,还会有7艘滚装船陆续投入运营,缓解出口运力不足,推动广东新能源汽车进入全球更多国家和地区。
1.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达950万辆,连续九年位居全球第一,全年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
2. 商务部等九部门发布《意见》,从六个方面提出18项政策措施,支持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
3. 政策措施涉及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健全国际物流体系、加强金融支持、优化贸易促进活动、营造良好贸易环境、增强风险防范能力等方面。
4. 目前,我国汽车出口主要以整车出口为主,有优势也有劣势。面临的难题包括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不同国家和地区法规标准差异、运输成本较高。
5. 《意见》出台有助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1. 春运期间,新能源汽车出行的比例将突破八成。
2. 电动车车主跑远途,一定要做好补能规划,清楚一路上的充电站位置,以及备选多几个相近的充电站点。
3. 建议车辆电量处在30%至80%区间充电,因为这一区间充电的速度最快、效率最高,比较能节省时间。
4. 当前全国高速公路的补能网络已基本完善,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2万个,覆盖4.9万个小型客车停车位。
5. 截至2023年12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859.6万台,同比增加65%。
6. 2023年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949.5万辆,桩车增量比为1∶2.8,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7. 春节期间,新能源汽车出行提醒:检查轮胎情况、刹车情况、灯光雨刷情况、电量控制、路线规划等。
1、玻璃是一种由天然矿物加工而成的无定形材料,具有特殊的非晶态结构和稳定的化学性质。
2、玻璃广泛应用于信息显示、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疗、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领域。
3、我国显示玻璃技术整体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在玻璃柔性化方面,实现了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的工业化量产与批量应用。
4、当前我国新能源玻璃的工艺、材料、应用已实现高效协同,上游玻璃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90%,中游电池组件全球占比超过80%。
5、空心玻璃微珠被称为21世纪的“空间时代材料”,具有广泛应用。
6、玻璃新材料持续深化与信息科学、能源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的交叉创新,开展前沿技术探索。
7、玻璃正在以丰富的形态应用到人们各个生活场景,发挥多样化功能,曾在科幻电影里出现的未来画面已经照进现实。
1. 2024年中国经济处于复苏之中,从工业融资、订单增长、失业率下降、农村外出劳工增长率上升等数据可以看出。
2. 家庭储蓄率下降,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升,消费恢复。居民储蓄率接近于疫情前水平,略高一到两个百分点。
3. 贸易格局变化:中国向东盟、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出口增长明显。
4.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增长很快,传统对外投资质量较低,但制造业以及与信息通信高技术相关的投资在上升。
5. 中国经济仍面临挑战,未来20到30年能否维持甚至提升现有潜在增长率,关键解决方案是要寻找新动力,实现高质量增长。
6. 解决新动力、实现高质量增长需要:切实实现制造业的不断升级和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改革,提高服务业开放程度;关注政策不确定性、透明性和激励相融性。
1. 2023年11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8.5亿千瓦,其中太阳能、风电分别增长49.9%、17.6%。
2. 截至2023年11月,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7713亿元,其中太阳能、风电分别增长60.5%、33.7%。
3. 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投产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20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6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66万吨。
4. 国家第一批大型新能源基地项目——锡盟400万千瓦新能源送出工程投运,每年新增外送清洁能源电量138.9亿千瓦时。
5. 11月17日,金沙江上游至湖北特高压工程首个线路标段基础施工完成,建成后每年可向华中地区输送清洁电能近400亿千瓦时。
6. 云南提前半个月完成全年新增集中式新能源并网1500万千瓦的目标任务。
7. 华电青岛公司燃机项目5号机组投产,每年可减少标煤耗量约150万吨,降低碳排放60%左右。
8. 辽宁清原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对保障辽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促进新能源消纳具有重要意义。
1. 202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大幅增长,其中太阳能和风能增长尤为显著。
2. 202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总额达3660亿美元,同比增长10%。
3. 202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球总发电量的29%,较2020年提升了4个百分点。
4. 2021年,全球太阳能发电量为123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
5. 2021年,全球风能发电量为148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
6. 2021年,全球水力发电量为432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
7. 2021年,全球生物质发电量为161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
8. 2021年,全球地热发电量为88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
9. 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还在不断增长,预计2022年将超过37%,到2030年将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