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RC外部版V3.1
大数据优选每日重点财经资讯
共 1756 篇文章

标签:电池 第12页

全国已建设17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其中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感知领域表现优异,9个联合体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试点,NOA领航辅助驾驶加速上车。

1. 全国建设17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开放3.2万公里测试道路,发放7700+测试牌照。 2. 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感知领域优越于代码或规则驱动。 3. 9个联合体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包括乘用车、货车、客车。 4. NOA领航辅助驾驶加速上车,呈现快速发展趋势。 5. 北京亦庄自动驾驶示范区累计测试里程近3000万公里,获准测试车辆超800台。 6.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秉持“车路云一体化”理念,推动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 7. 创新中心关注共性基础技术研究,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绿色低碳发展需政府政策支持,弥补市场缺陷,政策应区对待、增强财政预算公开监督,并运用财政补助等机制支持市场主体转型。

1. 绿色低碳发展需匹配政策支持,弥补市场缺陷。 2. 政府政策调节包括产业政策和技术经济政策,通过必要税收内部化外部成本。 3. 政策理性应区别对待,区别对待的合理性需阳光化、专业化、法治化保障。 4. 财政预算应强调公开、绩效取向、公众参与,接受社会监督。 5. 政府利用公共资源支持市场主体绿色转型,以财政补助、专项支出和金融性政策性融资机制为手段。 6. 设计政策时应考虑内生动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中国引领全球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绿色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能源汽车市场领先,低碳产业推动疫后复苏,政府坚守减碳目标。

1.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者和消费者。 2. 绿色创新是现阶段中国经济投资创新和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新动能之一。 3. 低碳绿色产业已成为疫后经济复苏和增长重要的驱动力。 4. 新能源领域一定程度的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固有特征,有利于竞争、优胜劣汰和技术进步。 5.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超大规模、充满活力的市场和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的优势。 6. 政府应坚持“双碳”目标不动摇、推广碳账户和碳核算,形成全面严格的减碳责任机制。

强调能源供需一体化,推动分布式能源发展,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优化配置资源要素,提升安全韧性。

1. 可再生能源资源不仅分布在西部和北部,东中部也有大量分布式能源资源。 2. 强调能源供需一体化,把节能提高能效与电气化、数字化耦合起来。 3. 中国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在国际竞合中提高发展水平,处理好自立自强和对外开放的关系。 4. 推动环境、生态、气候等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实现资源环境要素和其他要素一体化优化配置。 5. 解决安全问题,不仅要通过增加供给来保障安全裕度,还要提升能源体系、产业体系的安全韧性。

科技革命促进能源安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绿色低碳投资潜力巨大,未来用电需求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力。

1. 能源“不可能三角”矛盾:经济增长、能源安全和气候与环境保护难以相容。 2. 能源科技产业革命:可再生能源发电、储能技术等推动上述三个政策目标协同实现。 3. 绿色低碳领域投资潜力巨大,未来30年可达140-200万亿元人民币。 4. 绿色低碳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成为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5. 未来用电需求持续上涨,可再生能源(风光产业)将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 6. 新世纪新经济已成大势,创新、技术进步、观念更新不断强化。

截至今年5月,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已达3800万千瓦,储能时长2.2小时;12个省份新型储能装机量破百万千瓦,技术路线多样化。

1. 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 3800 万千瓦,平均储能时长 2.2 小时。 2. 12 个省区的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过百万千瓦。 3. 新型储能技术的路线多样化,包括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液流电池、飞轮、重力、液态空气和二氧化碳储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