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将“低空经济”首次写入国家规划,《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相关政策出台,为行业发展和企业经营提供了良好环境。
2. 截至2022年底,获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传统通用航空企业661家,全行业注册无人机共95.8万架,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达1196亿元,同比增长37.63%。
3. 低空经济对我国意义重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有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4. 我国在通用航空领域虽取得一些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需加强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拓展无人机发展的优势。
5. 政府应积极推动我国与国际先进国家在通用航空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提升我国在国际低空经济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1. 义乌老板娘张吉英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流利地用多种语言介绍商品,拓展了业务,在三个月内新增五六十位外商伙伴。
2. 义乌国际商贸城推出的商品贸易领域大语言模型和新升级的Chinagoods AI智创服务平台,可以将商户录制的中文视频转化为30多种语言的版本,帮助商户更好地与海外客户沟通。
3. 义乌在全球范围运营布局海外仓210个,正从国际贸易全链路入手建设数字贸易平台,提供一站式数字化选品、交易、通关、结算等服务。
4. 义乌在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小商品市场的五次迭代,并从一般的贸易发展到旅游购物贸易再到市场采购贸易,实现了快速发展。
5. 义乌在2023年进出口总额达5660.5亿元,进口出口逆势双增长。
1. 英伟达2024财年第四财季财报数据:营收221亿美元,同比增长265%;净利润达123亿美元,同比上涨769%;毛利率为76%。
2. 投资分析师斯泰西·拉斯冈表示,英伟达在数据中心业务方面的机会巨大,而且还处于早期阶段。
3.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英伟达的人工智能芯片将在2024年乃至2025年以后依然拥有较高的市场需求。
4. 全球各行业的相关需求激增,将推动全球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安装量在未来5年内翻一番。
5. 推高人工智能芯片需求的因素包括各国企业和各国政府。
6. 各国纷纷将发展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目的是利用自己的数据训练大模型,创造属于自己的人工智能体系,拥有自己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1. 2023年年底数据显示,上海徐汇区的人工智能产业已占上海人工智能核心企业总数的五分之一。
2. 徐汇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路径:
* 集聚一批产业标杆:引进上海期智研究院、微软亚洲研究院、商汤科技等头部机构和企业。
* 构建产业载体空间:以西岸智塔为核心,联动西岸数智中心,打造宜居宜业的复合空间。
* 不断激发创新活力:打造模速空间、科创街区,为产业发展提供孕育成长的空间。
3. 上海目标到2025年,人工智能规上产业规模年均增长12%以上,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
1. 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建设17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7个车联网先导区、16个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
2. “车路云一体化”技术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大规模应用落地仍需打通更多环节。
3. 行业内企业正积极推动“车路云一体化”的落地发展,包括提供智能道路建设方案、自动驾驶方案、云端调度平台等。
4. “车路云一体化”的未来发展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布局发力,还需要更高层次的多方合作解决数据平台建设、商业模式探索等问题。
5. 建议引入社会资本,实现多方联合发力的模式,通过搭建一体化的数据平台,向政府机构和其他相关单位出售脱敏数据获得受益,有助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车路云一体化”商业模式。
1. 上海海关首创国产大飞机企业“一司两地”一体化创新监管模式,实现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内外两个基地生产加工与物流仓储的一体化运营和自由流转。
2. 目前,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已拥有4架C919飞机。
3. 上海海关为确保C919飞机如期抵达、顺利参展,提供了一系列便利化监管服务,其中包括开辟绿色报关通道、建立联系配合机制等。
4. 2架国产C919飞机抵达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参加2024年新加坡航展,这是国产大飞机首次在海外“组团” 亮相。
5. 航展期间,包括上述2架C919在内的5架国产飞机将与公众见面。
1. 12月30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
2. 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携手远征一号S上面级执行发射任务,成功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3. 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可执行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及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地月转移轨道等轨道发射任务,具备一箭一星、一箭多星发射及星座部署能力。
4. 远征一号S上面级已飞行7次,成功率100%。
5. 上面级可以将卫星“一站式”送至目标轨道,减少卫星自身的燃料消耗,延长寿命。
6. 上面级可以自行进入垃圾轨道,不占用宝贵的同步轨道位置资源。
7. 通过将上面级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灵活组合,可最大程度发挥基础级火箭的运载能力。
8. 2023年,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宇航发射九战九捷,打破该型号年度发射次数纪录。
9. 本年度,航天科技集团实施了48次宇航发射,其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47次、捷龙三号运载火箭1次,将130余颗(含搭载)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
10. 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胜纪录已刷新至175次。
1. 研究机构和媒体预测,2024年将迎来企业生成式AI应用的爆发。
2. 中国学者专家认为,制造业是AI大模型应用的主战场,是打造全球制造业未来竞争优势的关键。
3. AI大模型已经在各行各业落子不断,如DeepMind开发的AlphaFold2模型几乎预测了所有的蛋白质结构。
4. 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帮助机器快速、准确地检测产品,在减少人工质检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方面的作用显著。
5. 中国拥有场景众多的优势,如百度推出的智能云开物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积累4万多个工业模型和智能应用。
6. 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落地还面临很多挑战。
7. 大模型与工业、制造业的融合,引发对数据保护的关注。
1. 截至 2023 年 12 月 26 日,北斗系统已完成年度发射任务,该组卫星功能和性能进一步升级,将为下一代北斗卫星的设计奠定基础。
2. 北斗系统应用领域广泛,已加快各行各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在交通、通信、农业、气象、电力等领域均有应用。
3. 2022 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达 5007 亿元,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 5.05%,达到 1527 亿元,产业链完整,国产芯片出货量超亿级规模。
4. 北斗系统已形成涵盖芯片、模块、天线、板卡终端等硬件和软件服务的全链条完整产业链,建立实施北斗基础产品认证制度,为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5. 目前,全国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超过 12 亿台/套,北斗规模应用已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关键阶段。
1. 2024年将迎来企业生成式AI应用的爆发,制造业是AI大模型应用的主战场。
2. 人工智能进入大模型时代,其应用性能发生质的改变,将赋能千行万业,实现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
3. 人工智能大模型将在引领制造技术深刻变革、促进制造模式加速转型、推动制造体系全面重构方面发挥极其关键的作用。
4. 目前人工智能大模型已经在各行各业落子不断,在手机、家电、汽车等离散制造行业质检环节中的应用渐成规模。
5. 中国的机会在于行业大模型,大模型与工业、制造业的融合,引发对数据保护的关注。
6. 大模型赋能制造业,将沿袭从单点应用向全系统、全流程、全生命周期渗透融合的发展路径,在优化设计流程、人机协作制造、产品互动服务等环节率先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