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网信通产业集团打造的电力看经济、电力看双碳、电力看环保等大数据应用产品达60余款。
2. “网上电网”覆盖电网生产、传输、消费等全环节,实现全链条业务在线应用。
3. “网上国网”注册用户数达3.28亿,月活跃用户数峰值超7000万,日均提供自助服务近1100万次。
4. 电力现场作业安全管控终端覆盖违章管控点共计118项,提升作业现场安全风险防控水平。
5. 全国碳排放监测分析服务平台实现对全国及31个省市、14个重点行业的碳排放按月监测。
6. 绿色现代数智供应链以“数据标准”统一度量衡,实现数据互联共享。
7. 电力北斗精准位置服务网等应用,推广应用北斗终端40余万套。
8. 思极智声纹在线监测装置识别精准度提升30%,有效支撑电力设备运行状态在线监测。
1. 分布式光伏、电力巡检、全域能量治理等领域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2. 电力行业拥有高比例电子设备的先发优势,数字化转型贡献占比超过七成。
3. 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资源高效配置、能源转换效率、用能状态感知等方面能力。
4. 智能化产品应用存在不佳体验、创造价值不高、系统兼容性差等问题。
5. 人工智能尚处于初试阶段,应用水平有提升空间。
6. 深耕行业大模型开发、挖掘高价值业务场景,带动技术产品迭代升级。
7. 人工智能应用带来性能指标、算力需求、信息安全等风险挑战。
1. 城际铁路“四线”贯通,总里程258公里、车站数39个。
2. 从番禺站出发,20分钟到佛山西站,30分钟到东莞西站,60分钟到肇庆、惠州。
3. 运行时速达200公里,公交化运营,随到随走。
4. 大湾区铁路枢纽布局完善,预计2035年轨道交通运营规模达7500公里。
1. 防城港核电站4号机组试运行168小时后具备商业运行条件。
2. 防城港核电站3号机组首循能力因子达98.36%。
3. "华龙一号"已实现关键设备100%国产化。
4. 两台"华龙一号"机组年发电量可达180亿千瓦时,减少标煤消耗543.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83.2万吨。
1. 首批20个“数据要素×”典型案例发布。
2. 案例涵盖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12个行业和领域。
3. 涉及北京、上海、浙江等12个省份,以及部分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
1. 正泰电气2022年营收超过200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20%以上,员工人数突破5000人。
2. 正泰电气构建了智能高压、智能中低压集成配电、电力自动化、电力电子和电力能源服务"4+1" 产业集群。
3. 正泰电气打造了创新型科技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工匠型技能人才三支队伍,推出了股权激励和一系列激励机制。
1. 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机组取得进展。
2. 广西防城港核电站4号机组投产发电,具备商业运行条件。
3. 两台机组年发电量可满足200万人口用电需求,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483.2万吨。
4.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验证了其安全性、成熟性和先进性。
5. “华龙一号”带动核电产业链自主化,已具备核电整机设备100%国产化能力。
1. 云南首个“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并网,总装机容量309.25兆瓦。
2. 项目包括风电199.25兆瓦、光伏100兆瓦、储能10兆瓦。
3. 储能通过双向调节特性,平滑控制风光出力,提升新能源消纳率。
1. 习近平强调青海要保护"中华水塔",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 青海每年向游输送600亿至900亿立方米源头活水,保护"中华水塔"责任重大。
3. 青海三江源头重现千湖美景,藏羚羊增加到7万多只,雪豹已监测到1200多只。
4. 青海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草原植被盖度达58.12%,荒漠化和沙化面积持续缩减。
5. 青海积极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2023年盐湖产业产值达580多亿元。
6. 青海清洁能源装机突破5100万千瓦,占总装机的93%,建成了全国首条绿电大通道。
7. 青海着力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构建以青海湖生态旅游圈为环的发展格局。
8. 青海有机监测认证草原面积达1.5亿多亩,鲑鳟鱼产量约占全国的40%。
9. 青海全省农牧民人均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0. 青海93%的县都建成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各族群众和睦共处。
1. 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92.6%
2. 建立可回收物交投点、中转站、分拣中心三级体系
3. 优化分类方式、标准、要求
4. 焚烧处理垃圾转化为电能、热能
5. 打造1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垃圾分类示范样板
6. 探索县级城市简便易行分类模式
7. 加强建筑垃圾治理,坚决遏制非法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