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协同推进农业、生态、产业、科技、交通一体化发展,打造高质量现代化经济圈。
1. 川渝将共同强化耕地保护,以四川盆地为粮油主产区,发展现代农业。 2. 川渝构建绿色生态廊道和生态屏障,共筑高品质宜居空间。 3. 川渝协同优化产业布局,共同承接重大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转移。 4. 川渝整合创新空间,构建科技创新中心,打造产业创新走廊。 5. 川渝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机场群、航运中心和轨道交通网络,实现区域高速通达。
1. 川渝将共同强化耕地保护,以四川盆地为粮油主产区,发展现代农业。 2. 川渝构建绿色生态廊道和生态屏障,共筑高品质宜居空间。 3. 川渝协同优化产业布局,共同承接重大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转移。 4. 川渝整合创新空间,构建科技创新中心,打造产业创新走廊。 5. 川渝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机场群、航运中心和轨道交通网络,实现区域高速通达。
1. 总长100米,最大宽度39米,作业吃水15米,养殖水体6万立方米 2. 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供电,实现能源自给。 3. 入级中国船级社(CCS)。 4. 抗风浪能力四角锚泊系统,确保恶劣海况稳定养殖。 5. 兼顾养殖和休闲旅游,提供高端客房、餐厅、游泳池等设施。 6. 2023年底起,两座平台累计养殖量约270万斤,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1. 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5%,排放降低3.9%。 2. 2024年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 3. 2024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9%。 4. 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 5. 《行动方案》部署了节能降碳十大行动,重点关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用能设备等领域。
1. 信用体系建设是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手段。 2. 电力行业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领域。 3. 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4. 下一步中电联将持续深化电力信用体系建设,加强统筹协调、培育信用文化、拓展信用应用场景、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提升信用服务能力。 5. 国家能源局要求中电联做好信用标准化建设、夯实共享基础、开展规范评价。 6. 中电联强调构建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信用体系,促进信用建设成果应用落地。 7. 会议发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信用电力指数监测情况和排名报告,明确了电力行业信用十大重点工作任务。
1. 绿色算力是节能环保的计算能力。 2. 西宁市建立了青海省首个绿色算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共同体。 3. 共同体旨在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4. 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推动绿色算力产业发展。 5. 共同体将开展绿色算力研究、开发教育资源、制定教学标准、建设实习基地。 6. 绿算产教融合将突出产学研一体化,培育绿色算力产业人才。
1. 中巴经济走廊第二阶段增加5条新走廊:增长、民生、创新、绿色、开放 2. 两个水电项目和一号铁路干线项目均列入中巴经济走廊计划 3. 巴基斯坦将重点推进农业、科技和信息技术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4. 瓜达尔港是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支点,在巴基斯坦经济中具有战略地位
1. 2024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目标约为18.9%,两项节能降碳指标分别降低约2.5%和3.9% 2. 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目标约为20%,重点领域节能量约为5000万吨标准煤 3. 《方案》提出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合理开发海上风电、促进氢能发展等方式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 4. 《方案》强调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要求到2025年底抽水蓄能装机超过6200万千瓦、新型储能装机超过4000万千瓦 5. 《方案》支持节能降碳改造,提出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鼓励绿色金融支持等措施
1. **强大货币要素:**“稳定”(币值稳定和汇率平衡)和“好用”(使用便捷高效)。 2. **强大中央银行要素:**所在经济体综合实力强,中央银行制度完善,能运用政策工具调控金融,维护金融稳健。 3. **科技金融:**用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提供全链条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 4. **防范金融风险:**推进金融法治,完善金融安全网,强化风险监测评估。 5. **人民币国际化:**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深化金融市场开放,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建立金融基础设施,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
1. 2024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约18.9% 2. 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约20% 3. 2025年,交通运输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降低5% 4. 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销售份额展望增长至35% 5. 2030年,中国、欧盟和美国电动汽车占总汽车销量的平均份额预计上升至约60% 6. 2022年,电动汽车让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净减少约8000万吨
1. 非化石能源将于2045年前后成为中国能源总量供应的主要来源。 2. 中国煤炭消费量有望于2025年前后达峰并下行,石油消费量预计2027年前达峰。 3. 2060年中国氢能产业规模将达到4.6万亿元人民币。 4. 2024年能源化工产业需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