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利用旧物提高循环效率,满足国内需求,应对国际市场再生材料要求,供应原材料。
1.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2. 2023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约3.4亿辆,家电保有量超过30亿台,更新换代需求巨大。 3. 通过以旧换新提高废旧更新量,建立回收体系,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水平。 4. 发展循环经济既能提高我国经济活力,又能满足国际市场对再生材料比例要求。 5. 回收利用能有效供应经济发展所需原材料。
1.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2. 2023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约3.4亿辆,家电保有量超过30亿台,更新换代需求巨大。 3. 通过以旧换新提高废旧更新量,建立回收体系,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水平。 4. 发展循环经济既能提高我国经济活力,又能满足国际市场对再生材料比例要求。 5. 回收利用能有效供应经济发展所需原材料。
1.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数字产业集群,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2. 全国两会关注人工智能顶层设计、算力建设、场景应用等。 3. 顶层设计是抢得人工智能主动权的关键,国家层面应制定战略规划,重点支持竞争力地区和企业。 4. 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东数西算建设,优化跨区域算力调度。 5. 适度超前布局国家算力基础设施,加大运力网络投入。 6. 加快国产大模型技术攻关,鼓励产学研协同打造开源开放基础大模型。 7. 建立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加快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8. 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人才发现、培养、流动机制。 9. 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机制完善,推动形成好用、实用的AI大模型产品。 10. 加速制造业向“AI+”转型,将“AI+”应用纳入未来工厂评价标准。 11. 支持特色产业建设国家级AIGC创新平台,解决行业痛点。
1. 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任务,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2. 我国新型工业化整体上是并联型、叠加型、压缩型的工业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四化是叠加、同步推进的。 3. 新型工业化战略定位是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与工业化相融合的高水平工业化。
1. 新罗区已建成14个污水处理厂,覆盖120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1%。 2. 截至2022年,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已达31%,垃圾收运处理覆盖率超过91%。 3. 1.6万个行政村已完成环境整治,800余个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 4. 光伏技术在农村清洁能源转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清洁能源转型,实现节能减排。 5. 农业源污染物排放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小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之路任重道远。 6. 建议加快转变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推进农业绿色科技应用,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引导农民主动采取环境友好行为。
1. 水利建设投资创历史新高,达到11996亿元,同比增长10.1%。 2. 投资主要用于防洪、供水、灌溉和生态保护治理等项目。 3. 国家水网建设重点集中于构建主骨架、织密网络、打牢节点,目标是形成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
1. 2023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降低2%,生产能效和绿色水平持续提高。 2. 截至2023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全球近40%,产业绿色升级、节能降碳和碳市场运行取得进展。 3. 未来绿色转型应重点发展新质生产力,以高科技、高能效、高质量为特征,提升科技和绿色含量。 4. 保障能源安全和供应链安全,确保低碳降耗水平在安全前提下持续提升。
1.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 2. 充电基础设施数量不足,发展不均衡 3. 新能源汽车在低温条件下性能降低,充电基础设施落后限制推广 4. 规划布局、建设运营、技术应用等方面充电设施存在短板和弱项 5. 充电桩集中在特定区域,利用率较低 6. 老旧社区充电设施较少 7. 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推动既有居住区充电设施加装 8. 健全换电和双向交叉市场机制
1. 我国平均每年产生废旧手机4亿部以上,存量逾20亿部。 2. 目前我国手机回收利用主要有生产商回收、销售平台回收、企业回收等渠道。 3. 我国目前对废旧手机尚未明确责任或制定回收率目标,难以对生产商形成有效约束。 4. 2023年全国回收手机约2.8亿部,其中2.5亿部以上用于直接/翻新销售,占比近90%。 5. 隐私泄露和信息安全是制约废旧手机回收利用的痛点。 6. 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发回收企业主观能动性,推动手机厂商设定回收率目标,提高二手市场回收效率。
1. 烟台黄渤海新区小区使用工业余热供暖,已建成的万华工业余热清洁供暖项目可提供1000万平方米清洁热源。 2. 波节板吸收式热泵机组作为全球首创的余热利用节能设备,有效解决了化工行业低温余热利用难题。 3. 该项目全面完成后,预计每年可节省标煤94.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51.1万吨、二氧化硫1322.6吨、氮氧化物1.03万吨、PM10粉尘92.2吨。
- 新增温室气体控制、重点工业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等新兴绿色低碳转型重点产业,拓展覆盖范围。 - 更新完善解释说明内容,明晰产业内涵,强化法规政策要求,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 鼓励金融机构为符合目录要求的境内、境外项目或活动提供金融支持,推动绿色标准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