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投资助力环境改善和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发展和金融投入。
1. 环保投资和产业、技术对改善环境质量和促进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2. 生态环境部建立多元协同的生态环境投资模式,以投资带动产业发展。 3. 2024年重点工作: - 中央资金发挥撬动作用,带动地方资金投入。 - 引导金融资金投入,推进生态环保金融项目建设。 -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环保与产业融合。
1. 环保投资和产业、技术对改善环境质量和促进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2. 生态环境部建立多元协同的生态环境投资模式,以投资带动产业发展。 3. 2024年重点工作: - 中央资金发挥撬动作用,带动地方资金投入。 - 引导金融资金投入,推进生态环保金融项目建设。 -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环保与产业融合。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一体开展“美丽系列”建设工作,重点推进美丽蓝天、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山川建设。 2. 厦门同安区军营村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模式,通过“企业+基地+协会+农户”模式带动当地及周边茶农和茶业发展,村民人均年收入达4.5万元。 3. 将乐县坚持生态发展理念,先后投资1.35亿元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农村污水治理率达73%高于“十四五”治理目标13个百分点。 4. 厦门市专门成立海上环卫站,每年清理海漂垃圾约3000吨,实现海上收集、陆上处置,保持厦门的“蔚蓝海岸”。
1. 我国家电保有量超30亿台。 2. 国家提出“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目标。 3. 以旧换新政策释放家电市场消费潜力,满足消费者从“有”到“优”的消费需求。 4. 中国家电业在技术创新道路上持续深耕,部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领跑”。 5. 废旧家电回收总量达450万吨,但通过正规渠道回收比例仅20%左右。 6. 新轮大规模以旧换新重视标准引领,制定节能降碳、环保、安全、循环利用等标准。 7. 今年中国家用电器服务维修协会开始制定《超期服役家电产品维修管理规范》《家电以旧换新服务管理规范》。
1. 重点以支撑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为目标 2. 聚焦以磷为核心的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水生态完整性评估等六大专题 3. 形成涵盖全链条的科技供给 4. 构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智慧决策平台 5. 驻点城市总磷浓度平均下降约30%
1. 各方应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如气候变化、贫困等。 2. 政界、企业界均需承担责任,共同解决全球问题。 3. 中国企业转型发展应注重绿色、智慧、数字化。
1. 以绿色清洁能源为主导的国际能源电力合作成为全球趋势。 2. 中国能建业务遍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约额位列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前5。 3. 中国能建将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通过贡献智慧、方案、技术和资源实现高度一体化。
1. 阳江核电站已累计实现上网电量 3385.86 亿度。 2. 2023 年成为国内首个单年度上网电量突破 500 亿度的核电站。 3. 机组平均能力因子达 94.8%,82% 的 WANO 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4. 累计减少标煤消耗超 1 亿吨,减排二氧化碳约 2.79 亿吨。
1. 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匮乏,矿井水是重要的非常规水源。 2. 到2025年,全国矿井水利用量要持续提高,黄河流域力争达到68%以上。 3. 《指导意见》提出推行源头控制,合理选择治理工艺,落实安全监管。 4. 矿井水利用前应推进含悬浮物矿井水集中处理,开展高矿化度矿井水分级绿色处理,推动酸性和含特殊组分矿井水高效定向处理。 5. 扩展矿井水应用场景包括:加强矿井水配置,用于生产和生活用水,用于生态和农业用水。 6. 健全矿井水利用体制机制需要完善统计计量考核制度,健全政策标准,健全价税机制,完善财金政策,强化科技支撑。 7. 保障《指导意见》有效实施需要加强组织协调,强化监督管理,加大宣传力度。
1. 新建“六新”优质项目能耗低于1.67吨标准煤/万元,占工业比重83% 2. 战略新兴产业比重提升3.5个百分点,达20.4% 3.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6.3% 4. 数字化赋能企业用水智能化,建设34家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5. 完善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低成本化改造资金1.8亿元 6. 实施技术改造,建成54家节水型企业 7. 工业用水权确权完成率100%,重复利用率96% 8. 推动高技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9. 节水型企业和工业园区建成率分别达70%和17% 10. 重点用水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12%以上 11. 废水重复利用率稳定在96%以上
1. 农业和食品加工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贡献者,也是碳中和解决方案的提供者。 2. 拜耳公司在减碳方面推出了三个创新案例,包括玉米品种改良、水稻种植技术优化和油菜籽生物制油。 3. 未来,农民可以通过出售碳产品助力全球气候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