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4年,单位GDP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3.9%,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9%。
2. 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改造形成节能量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3亿吨。
3. 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控制煤炭消费、替代工业窑炉清洁能源、推广先进生物燃料。
4. 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加大开发力度、加快跨区域通道建设、合理设定利用率。
5. 推进节能降碳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避免不合理新能源技术过早产业化造成的负面影响。
1. 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电低碳化改造。
2. 严格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重点削减非电力用煤。
3. 大力发展储能、微电网、虚拟电厂、车网互动。
4. 完善价格政策,合理补偿煤电调节与灵活性改造系统成本。
5. 充分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作用,集中攻关一批节能降碳关键共性技术。
1. 国内首套 10 吨级氢液化装置试运行,填补液氢制储运领域的空白。
2. 多级预冷氢膨胀制冷技术应用于氢液化装置,大幅降低液氢生产成本。
3. 中国政府发布 438 项氢能政策,大力支持产业发展。
4. 燃料电池热电联产与发电项目覆盖 23 个省市,总规模达 19.3 兆瓦。
5. 氢能全产业链高端装备生产线在张家港形成,集聚数十家氢能企业。
6. 国富氢能专注氢能装备国产化,为产业链商业化运作提供支撑。
7. 氢能产业国产化程度提升,商业化拐点加速到来。
8. 氢动力适用于重载运输等领域,未来二十年与其他能源并存。
9. 工业领域加快探索氢能清洁替代,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经济优势显现。
10. 预计 2035 年后氢能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2050 年后达到规模顶峰。
1. 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41.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9.9%。
2.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额达1949亿元,全国第一。
3. 未来产业纳入“1650”产业体系重点产业链,包括氢能、新型储能、第三代半导体、元宇宙等。
4. 江苏组织实施技术攻关项目,推广未来技术应用,推动未来产业落地。
5. 江苏遴选发布典型应用场景清单,支持南京、无锡、苏州建设国家级先导区。
1. 围绕"双碳"目标展开讨论,重点关注能源转型发展路径、安全保供和清洁转型。
2. 与会嘉宾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应提升能源产业链安全水平和推动科技创新。
3. 论坛由近300名嘉宾代表出席,包括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三峡集团、南方电网等机构。
1. 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5%,二氧化碳排放降低3.9%,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
2. 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
3. 《行动方案》针对重点用能领域、重点工业行业等方面节能降碳短板弱项,部署节能降碳十大行动。
4. 《行动方案》提出健全制度标准、完善价格政策、加强资金支持等6方面举措,为落实节能降碳目标任务提供支撑。
5. 《行动方案》推动修订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加快节能标准制修订。
1. 2004-2023年,中国对阿拉伯联盟货物贸易总值增长820.9%,达2.8万亿元。
2. 2023年前4个月,中国对阿盟进出口9461.7亿元,占中国外贸总值的6.9%。
3. 中国是阿盟汽车和纺织服装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4. 阿盟是中国能源产品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5. 中国民营企业对阿盟进出口占比首次超五成。
1. 2024-2025年节能降碳改造目标:节能量约1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2.6亿吨。
2. 2021-2023年节能降碳成绩:能耗强度降低约7.3%,节约化石能源约3.4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9亿吨。
3. 重点领域和行业的能效水平:超过10%的产能能效低于基准水平。
4. 节能降碳的主要领域: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用能设备等。
5. 节能降碳的具体措施:提升工艺技术,进行节能降碳改造,更新用能设备。
6. 节能降碳的意义:实现“十四五”节能降碳目标、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7. 节能降碳的结合措施: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等。
8. 节能监察体系建设计划:到2025年底实现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