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RC外部版V3.1
大数据优选每日重点财经资讯
共 217 篇文章

标签:燃气

绿色甲醇船舶可大幅减排温室气体,推动甲醇燃料动力技术研发,提升中国绿色装备自主研发能力。

1. 绿色甲醇可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高达90%以上。 2. 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是实现节能减排和船型升级的重要船型平台。 3. 改装甲醇双燃料动力船舶将推动甲醇燃料动力技术的研究应用,提升中国绿色零碳装备及系统自主研发能力。

川南页岩气田产气超800亿立方米,凭五项关键技术成中国首个突破该里程碑的页岩气田,其年产量预计2025年将达180亿立方米,占全国8%。

1. 中国川南页岩气田累计产气达801.9亿立方米,成为中国首个累计产气突破800亿立方米的页岩气田。 2. 中国石油拥有五项关键的川南页岩气开发技术。 3. 800亿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8个三峡水电站同期发电量。 4. 预计到2025年底,川南页岩气田年产量将超过180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产量的8%。

国内油价每吨涨210/200元,92号汽油每升涨0.16元,受原油消费乐观情绪影响,下轮调价预计仍上调。

1. 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10元、200元。折合升价全国平均来看,92号汽油、97号汽油、0号柴油每升均分别上调0.16元、0.17元、0.17元。 2. 市场对夏季原油消费强劲的乐观情绪导致国际油价上涨,成为本轮油价上调的主因。 3. 下一次调价窗口将在7月11日24时开启,预计成品油价格仍将上调。

应对气候变化关键在于低碳生产力和中国领导力。

1. 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如何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低碳生产力是关键。 2. 中国在气候谈判中的角色历经参与者、推动者、贡献者到引领者的演变。 3.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既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又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4. 零碳可以成为社会福祉和奢华生活方式,适应社会所需,走绿色生产道路。 5. 我国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革命成效显著,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降。 6. 绿色低碳能源系统优势明显,可大幅度提高资源保障,提升能源系统效率,降低能源成本。 7. 新能源实际运行中的可靠容量低,需要实现化石能源“减法”和可再生能源“加法”的协同。 8. 低碳生活已成为风尚,需改变居民消费模式,减少个人碳足迹。 9. “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系列活动已吸引上亿人关注,成为传递绿色低碳进程的重要窗口。

汽油每吨上调210元,柴油每吨上调200元,油价年内“六涨四跌三搁浅”,下一轮预计上调。

1. 汽油每吨上调210元,柴油每吨上调200元。 2. 92号汽油每升上调0.16元,95号汽油每升上调0.17元,0号柴油每升上调0.17元。 3. 油箱容量50L的私家车加满一箱油多花8元,油箱容量160L的大货车加满一箱油多支出约27.2元。 4. 本轮调价后,国内成品油价格年内呈现“六涨四跌三搁浅”格局。 5. 下一轮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将在7月11日24时开启,预计上调概率较大。

全球建筑行业转型将释放 1.8 万亿美元市场,11 项战略举措可降低 80% 以上碳排放。

1. 全球绿色建筑革命预计在 2030 年前释放 1.8 万亿美元的市场机遇。 2. 建筑行业的 11 个战略性转型举措可释放 80% 以上的减碳潜力。 3. 全球 37% 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建筑,34% 的物种因城市化而面临栖息地丧失。 4. 中国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建筑市场,在推动建筑行业脱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5824亿审计额中发现违规金额226亿,其中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开支超14亿,企业经营风险达13.69亿,国有资产少记漏记超31亿,违规使用出借超1亿,超5千万国有收益因低价出租受损。

1. 审计关注金额:5824.04亿元 2. 违法违规金额:226.26亿元,其中部门本级36.29亿元,所属单位189.97亿元。 3.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申领预算:6.92亿元 4.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三公经费:7.49亿元 5. 部属企业违规经营损失风险:13.69亿元 6.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少计漏记:13.46万平方米房产、151.54亩土地、31.88亿元设备物资 7.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违规使用出借:房产16.18万平方米,设备等资产9724.34万元 8. 因低价出租国有资产造成国有收益损失:5056.57万元

中国式现代化绿色生态论坛汇聚各国代表,探讨能源绿色转型,强调合作共赢,克服地缘政治挑战,促进经济增长和生态文明建设。

1. 论坛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绿色生态与可持续发展”议题,邀请来自十余个国家的150余位代表参会。 2. 可再生能源变革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3. 能源变革面临地缘政治、保护主义等挑战。 4. 中国新能源产能未过剩,新能源市场前景广阔,保护主义有悖常识和贸易规则。 5. 国家间新能源产业交流合作,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能源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6.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突出,在能源绿色转型等议题上做好长期规划,推动全民参与。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建成缩短香港、珠海、澳门交通时间;核电示范工程减少碳排放近624万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上升至89.4%;5G基站数量大幅提升,每万人拥有26个;工业互联网规模突破万亿元;时速350智能高铁、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国产大飞机等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或首飞;粮食产量连续9年超1.3万亿斤;磷酸铁锂电池续航和充电技术取得突破;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全球接近40%,占全国发电总装机比重超50%;新冠疫情下研发多版诊疗方案和治疗办法。

1.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建成后香港、珠海、澳门间车程仅30分钟。 2.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年发电能力近200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624万吨。 3. 2023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连续4年低于35微克/立方米;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9.4%,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 4. 截至2024年4月底,我国建成5G基站374.8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超26个。 5. 2023年,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逾1万亿元。 6. 2019年12月,世界首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化高铁京张高铁上线开跑。 7. 2020年7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8. 2023年5月,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首飞。 9. 202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908.2亿斤,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10. 2024年,我国发布全球首款兼顾1000千米续航和4C超充特性的磷酸铁锂电池新品。 11. 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超过全球的一半,累计装机规模占全球比重接近40%,总装机达到14.5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比重超过50%。 12. 面对新冠疫情,我国集中力量开展科研攻关,推出多版诊疗方案,筛选出有效的中药西药和治疗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