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未来5年,国际领先的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基本构建。
2. 到2035年,各类经济金融绿色低碳政策协同高效推进,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更加成熟。
3. 绿色金融领域将出台地方性法规,明确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方面的社会责任及授信审查尽职免责要求。
4. 鼓励具备条件的金融机构、社会资本成立碳达峰碳中和转型基金。
5. 推进转型债券发行,满足规模以上能源生产消费企业改造升级等低碳转型需求。
6. 逐步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7. 积极参加国际绿色金融合作机制,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兼容。
8. 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推进绿色金融相关学科专业建设。
1. 未来5年,国际领先的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基本构建。
2. 推动金融系统逐步开展碳核算,建立金融机构碳核算方法和数据库。
3. 逐步扩大碳排放权交易主体范围,研究丰富挂钩金融产品及交易方式。
4. 加大对能源、工业等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的信贷支持力度。
5.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或再融资,用于绿色低碳项目建设运营。
6. 完善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考核评价机制,加大对业务及能力的评价考核力度。
7. 丰富相关货币政策工具,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
8. 将高排放行业和项目的碳减排信息与项目信贷评价挂钩,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1. 山西省副省长杨勤荣介绍,此次活动邀请30余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2. 吕梁市市长张广勇介绍,近年来,吕梁智能化矿井建设占比走在全省前列。
3.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德昶解读了《煤矿安全生产条例》,新规定新要求包括强化煤矿企业主体责任的10项新规、强化煤矿安全监管的3项新规等。
4.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康红普认为,巷道掘进与支护已成为煤矿自动化、智能化建设的短板,提高煤巷掘进与支护速度的主要途径包括选择合适的掘进模式、优化掘进工艺、优选掘进装备等。
1. 防城港核电站4号机组成功实现首次并网发电,标志着具备发电能力。
2. 防城港核电站二期工程3、4号机组为“华龙一号”示范工程,3号机组已于2023年3月投产发电。
3. 三台在运机组累计上网电量超1200亿千瓦时,等效减少标煤消耗超362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9888万吨。
1. 2023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47.1亿吨,进口量达到4.74亿吨,产量和进口量创历史新高。
2. 全国新增煤炭产能约6亿吨/年,原煤产量年均增长4.5%。
3. 原煤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始终保持在65%以上。
4. 大型煤矿产量占全国的85%以上,建成年产千万吨级煤矿81处。
5. 全国煤炭供给体系质量提升,应急保供能力增强,煤炭市场供需将保持基本平衡态势。
6. 煤炭深度加工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现代煤化工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方向迈进。
7. 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大型煤炭企业原煤入洗率为69.0%。
8. 煤炭安全稳定供应方面,要加大勘探力度,优化生产布局,增强产能潜力。
9.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方面,要推动全生命周期清洁管理,实施攻坚行动,加强综合利用。
10. 健全完善煤炭市场体系,建立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规范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1. 徐州煤炭保有资源量约26.5亿吨,太阳能年均日照约2270小时。
2. 徐州绿色低碳能源产业集群产值超1070亿元。
3. 徐州市新型能源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2030年)编排重大项目163个,总投资2939亿元。
1. 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巴西史上最大输电特许权项目
2. 项目名称:巴西东北部新能源送出±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
3. 项目规模:满足巴西首都等核心地区约1200万人口用电需求
4. 项目作用:提升电网稳定性,促进消纳风电和太阳能,支撑可持续发展
5. 项目时间:预计2029年投运,特许经营权期限30年
1. 全球90%的过量碳排放源自发达国家。
2. 发达国家承诺2020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但至今未能兑现。
3.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支持严重不足。
4. 部分发达国家通过不公平法案和行政举措,对别国绿色产业大搞贸易壁垒。
5. 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已下降超过30%。
6. 一些西方国家通过炒作减排议题抹黑中国,试图施压中国承担更多本属于发达国家的责任。
1. 满洲里铁路口岸2024年一季度完成进出口货物运量548.48万吨,同比增长15.9%。
2. 货物进口量同比增长18.1%,大宗商品进口增量明显,煤炭、铁精矿、集装箱运量分别增长49.8%、21.5%、3.1%。
3. 进口品类更加多元化,包含食用油、成品纸、粮食、汽车配件等百余种品类。
1. 满洲里铁路口岸一季度进出口货物运量达548.48万吨,创同期新高。
2. 货物进口同比增长18.1%,煤炭、铁精矿、集装箱运量分别增长49.8%、21.5%、3.1%。
3. 进口品类更加多元化,满足民生消费需求。
4. 优化运输方案,压缩取送车作业时间30分钟。
5. 对散堆装货物优化换装场分类,提升换装效率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