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设立未来产业处,将未来产业纳入国家产业布局规划。
2. 未来产业特点:技术密集、价值高端、前景广阔。
3. 基础研究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基础,应加强原创性、颠覆性底层技术的研究。
4. 创造丰富的应用场景是关键,应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化设施。
5. 未来产业应生态友好,为解决能源资源约束问题提供方案。
6. 创新体制机制是保障,应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统筹。
7. 培育人才和企业是基础支撑,应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创新主体。
8. 政府与市场共同培育未来产业,重点支持战略性项目、构建创新平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9. 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聚焦优势领域,推动新产业、新模式发展。
10. 国家层面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打造创新生态圈、形成产业集群。
11. 重视未来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1. 一季度GDP增速为5.3%,高于部分市场机构预测。
2. 经济向好不仅体现在增速回升,更体现在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的改善。
3. 消费市场总体延续恢复增长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7%。
4. 推动消费继续扩大有三方面支撑因素:就业收入表现、政策效能释放、消费条件和环境改善。
1. 全国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877亿元,扣除特殊因素影响后可比增长2.2%。
2. 主要税收收入中,国内增值税下降7.1%,国内消费税增长10%,企业所得税增长1%。
3. 全国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9856亿元,同比增长2.9%,教育、文化旅游体育、社会保障等支出增长,卫生健康、节能环保支出下降。
4.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0394亿元,同比下降4%;支出17798亿元,同比下降15.5%。
1.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等战略,提升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2. 河南周口港附近落户的益海嘉里集团,借助内河航运优势降低物流成本近30%。
3. 2023年郑州举办的产业转移对接活动,来自长三角、珠三角等转出地的项目占比达73.1%。
4. 产业转移有利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实现差异发展、协调互补的产业格局。
5. 各地聚焦承接新兴产业,如新能源、生物医药和高科技服务业。
6. 产业转移对接活动促进了制造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7. 西部地区在承接食品和木材加工等产业上成效良好。
8. 四川省通过产业合作供需清单,让产业布局一目了然吸引外来企业投资。
9. 园区化、链条化、集群化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发力方向。
10. 应坚持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原则,政府注重提供产业引导、优化环境和搭建平台。
1. 权益类基金管理规模不足10亿元,佣金分配比例上限30%。
2. 权益类基金管理规模超过10亿元,佣金分配比例上限降至15%。
1. 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被列为重点发展的领域。
2. 相关的制度设计和激励机制正在抓紧推进,以完善政策框架。
3. 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将重点支持中小科技企业数字化升级改造。
4. 普惠小微贷款认定标准放宽,引导更多资金流向普惠领域。
5.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总量为7.5万亿元,占中国人民银行总资产的17%,覆盖“五篇大文章”支持领域。
1. 消博会连续举办4届,参展品牌超4000个。
2. 外资品牌参展数量增加,消博会成为进入中国市场的窗口。
3. 参展新品尖货拉动新型消费,绿色消费成为趋势。
4. 消博会推动自贸港建设,政策优势吸引外资企业。
5. 海南自贸港建设取得成效,制度集成创新推出140项创新案例。
1. 中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
2. 德意志银行将中国2024年全年GDP增长预测上调至5.2%。
3. 多家外资机构近期调高中国经济预期,如花旗至5.0%,高盛至5.0%。
4. 摩根士丹利预计中国一季度和二季度经济增速接近政府设定的5%目标。
5.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
6. 全球经济增长加速将利好中国制造业和出口。
7. 赵耀庭认为中国GDP增长的潜在驱动力仍需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