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RC外部版V3.1
大数据优选每日重点财经资讯
共 1028 篇文章

标签:旅游酒店 第70页

清明假期北京旅游客流约903万人次,旅游收入1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4.5%和60.1%,其中乡村游接待游客154.1万人次,公共文化设施活动吸引134万人次参与。

1. 清明假期,北京接待游客总量903万人次,同比增长84.5%,实现旅游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60.1%。 2. 北京乡村游接待游客154.1万人次,营业收入15411.2万元,游客接待量前三名是延庆区、密云区、怀柔区。 3. 清明假期,北京公共文化设施共组织文化活动631项、749场,吸引134万人次参与;演出市场共举办营业性演出583场,吸引观众约16万人次,票房收入约7000万元。

清明假期北京客流量增长4.4%,服务消费金额增长7.9%,文化娱乐、旅游售票消费金额分别增长6.5%、30.2%,餐饮企业营业额增长13.4%,专业专卖店销售额增长96.1%。

1. 清明假期北京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达2168万人次,同比增长4.4%。 2. 假期三天北京服务消费金额同比增长7.9%。 3. 清明假期北京文化娱乐类、旅游售票类消费金额同比分别增长6.5%、30.2%。 4. 重点监测的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3.4%。 5. 重点监测的专业专卖店销售额同比增长96.1%。

国内外参展企业近千家,跨越数智文旅、景区装备等领域,聚焦智慧文旅建设。

1. 参展企业近千家,来自国内外数智文旅、景区装备等领域。 2. 吸引了国内13个省区市、哈萨克斯坦等国的文旅企业和部门参展。 3. 首次设置文博展区,搭建企业、博物馆、大学沟通交流的平台。 4. 重点关注智慧旅游、智慧博物馆建设,AI技术与文旅业融合。 5. 注重文旅数字化智能设施和服务产业,以数字信息技术赋能智慧文旅建设。

虹桥机场假期出入境客流达2.4万,出境游热度上扬,热门目的地占出境旅客48%,机场加强查验和便民措施应对高峰。

1. 4月4日零时至4月6日18时,上海虹桥机场出入境客流达2.4万人次,出境1.2万人次,入境1.2万人次。 2. 短期出境游热度攀升,出境前往港澳、日韩、东南亚等热门旅游目的地的游客占虹桥机场口岸出境旅客总数的48%。 3. 虹桥机场口岸为应对假期出入境高峰,开足查验通道,增强警力,落实便民措施,做好分流引导工作,提供特殊关怀帮助。

国内旅游人次和花费增长分别达11.5%和12.7%,泰安等五城游客量涨幅超50%,出入境游客接近2019年水平。

1.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19亿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11.5%。 2. 国内游客出游花费539.5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同期增长12.7%。 3. 泰安、淄博、天水、开封、景德镇游客量涨幅超过50%。 4. 入境游客104.1万人次,出境游客99.2万人次,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

上海邮轮业复苏强劲,预计全年接待18艘邮轮,40306人次,巩固亚洲第一、全球第四邮轮母港地位。

1. 今年1-3月,上海接待邮轮10艘,旅客22379人次。 2. 预计全年接待邮轮18艘,旅客40306人次。 3. 上海是亚洲第一、全球第四的邮轮母港。 4. 途易邮轮“迈希夫”号于3月-4月执行亚洲航线,旅客近9成来自德国。 5. 邮轮抵港游客获赠“一袋上海”文创,其中荣庆堂香囊最受欢迎。 6. 上海建行332家网点提供零钞现金兑换服务,并配备“零钱包”。 7. 银联为入境游客准备来华支付手册,安排德语志愿者答疑解惑。 8. “迈希夫”号游客可选择16条上海出游线路,深度体验上海美景。 9. “银影”邮轮4月7日抵达上海,重达28258总吨。 10. 2023年上海接待入境旅游者364.46万人次,同比增长476.84%。

2024年海南和成都入境旅游显著复苏,海南接待入境游客超15.5万人次,四川成都市入境人员达65万余人次,主要来自东南亚国家。

1. 2024年海南接待入境过夜游客超15.5万人次,同比增长400.9%。 2. 2024年1-2月,海南国际旅游收入超7482万美元。 3. 四川成都市2024年一季度入境人员达654850人次,同比增加308%。 4. 东南亚国家入境人员占成都口岸入境外国人比重达56.7%。

清明假期旅游旺盛,门票订单增长6倍,用车订单上涨240%,民宿订单激增50倍,数字技术赋能旅游业发展,推动线上旅游和旅游直播服务兴起。

1. 清明假期期间门票订单量增长6倍,用车租车订单增长240%,国内酒店搜索热度较去年同比上涨67%。 2. 甘肃天水3月以来民宿订单量同比增长1950%,民宿清明预订量同比2023年增超50倍。 3. 数字技术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智慧旅游的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激发并释放消费市场潜力。 4. 线上旅游、“云端游览”催生旅游直播服务,推动“流量变现”和“消费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