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人次2.95亿,同比增7.6%,花费1668.9亿元,同比增12.7%;入出境游客367.2万人次,同比增39.7%。
1. 2024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为2.95亿,同比增长7.6%,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 2. 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同比增长12.7%,较2019年同期增长13.5%。 3. “五一”假期入出境游客合计达367.2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177.5万人次,出境游客189.7万人次。
1. 2024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为2.95亿,同比增长7.6%,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 2. 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同比增长12.7%,较2019年同期增长13.5%。 3. “五一”假期入出境游客合计达367.2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177.5万人次,出境游客189.7万人次。
1. 北京首都机场日均起降航班1139架次,同比增长约7%;日均保障旅客17.72万人次,同比增长近17%。 2. 上海虹桥站5月1日当天发送旅客36.36万人次,比平日多发送近15万人次。 3. 2024年“五一”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13.58亿人次,比2023年同期增长2.1%。 4. 铁路客运量达9176.5万人次,民航客运量达997.1万人次,公路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124977万人次。 5. 5月1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069.3万人次,创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
1.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同比增长12.7%。 2. “五一”假期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6.8%;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我国五一档电影票房达15.27亿元,观影人次为3777万;美团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前3天全国本地生活服务消费同比增长25%。 3. 广西心连心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绿色化工新材料项目建设正酣,假期公司1200多名施工人员日夜轮班作业。
1. 一季度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70%。 2. 消费增长呈现“丰”“衣”“足”“实”的新趋势。 3. 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提高1.6个百分点至43.3%。 4. 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2.4%,比人均消费支出快4.1个百分点。 5. 穿类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2.1%。 6. 国内旅游人数和游客总花费同比增长较高。 7. 体育消费保持较快增长。 8. 消费恢复较为坚实,由“报复性增长”转为理性增长。 9. 消费者信心指数今年前3月逐月提高。
1. 全区“五一”假期发送旅客超676.38万人次。 2. 定制客运服务持续增长,客运量占总客运量比重攀升。 3. 铁路运输发送旅客292万人次,5月1日客流高峰日发送旅客71.8万人次。 4. 假期期间民航机场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36.3万人次。 5. 水路客运量创历史同期新高,累计完成客运量20.0095万人次。 6. 高速公路出入口总车辆为1747.45万辆次,减免车辆通行费3.83亿元。
1. 2024年"五一"假期,三峡库区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万州北站至巫山站发送旅客80.57万人次。 2. 奉节站旅客发送量同比增长5.41%,巫山站5月1日到达旅客创历史新高。 3. 郑渝高铁的便利性促进三峡旅游热,带动相关区县旅游业发展,如巫山县的游客数量、旅游收入和景区购票量均同比增长。 4. 高铁便捷、安全、准时,是当代主要出行方式之一。 5. "五一"假期期间,铁路部门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加密公交车开行频次,开行高铁站直通车,实现"公铁"无缝衔接。 6. 陈富永建议,围绕高铁重点开展旅游线路开发,完善高铁旅游相关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1. 上海“五一”期间共接待游客1623.94万人次,消费530.3亿元。 2. 建议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带动更多行业消费。 3. 促进产城融合,文旅赋能上海城市更新和新城新区建设。 4. 大力推动入境旅游,抓住全球旅游回暖契机。 5. 增强新质生产力,推动文旅行业转型升级。 6. 优化政策供给,加强文旅政策规划和资源整合。
1. 五一假期进出京总客运量达到813万人次,较去年上升3%,较2019年上升18%。 2. 高速公路日均交通量为286万辆次,较去年上升3%,较2019年上升5%。 3. 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达1240万人次。 4. 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期间,轨道交通每天运输观众达7.6万人次。
1. "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 2. 县域旅游市场释放文旅消费新动能,小城市旅游热度增速跑赢大都市,成为假日经济新引擎。 3. 部分县域目的地如安吉、阳朔、婺源等旅游订单平均增长36%,增速超过三四线及一二线城市。 4. 县域市场酒店间夜均价仅为一二线热门城市均价的一半,性价比高。 5. 游客打卡可拉动整体消费放大超20倍,小城游火热折射我国消费市场的活力。
1. 县域旅游兴起,成为假期新选择,四线及以下城市旅游预订订单大幅增长。 2. 交通便利、中小城市旅游服务水平提升,促进了县域旅游发展。 3. 县域旅游拉动当地经济增长,提供就业机会。 4. 文旅+融合,升级旅游业态,提升游客体验。 5. 地方特色、服务提升,成为县域旅游吸引力所在。 6. 县域旅游转型升级旅游业,提振县域经济。 7. 县域旅游将继续保持强劲势头,成为旅游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