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在消费品和高科技产业领先,基础材料有进展但有差距,融资难阻碍先进制造业发展,出海是企业发展趋势。
1. 中国制造业在大部分消费品产业建立了全球领先能力。 2. 中国在高铁、航天、核电、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和生成式 AI 等高科技制造产业取得突破。 3. 中国在基础材料领域取得进展,但仍有差距。 4. 先进制造业融资难,集成电路芯片项目投资大,风险高。 5. 企业建议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拓宽融资路径、增强融资政策延续性。 6. 出海是中国企业发展的趋势,企业需要建立本土化经营能力。
1. 中国制造业在大部分消费品产业建立了全球领先能力。 2. 中国在高铁、航天、核电、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和生成式 AI 等高科技制造产业取得突破。 3. 中国在基础材料领域取得进展,但仍有差距。 4. 先进制造业融资难,集成电路芯片项目投资大,风险高。 5. 企业建议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拓宽融资路径、增强融资政策延续性。 6. 出海是中国企业发展的趋势,企业需要建立本土化经营能力。
1.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协同推进扩大有效需求和供给侧改革。 2. 全面深化改革,包括要素市场化、收入分配、投融资、城乡一体化改革。 3. 推动制度型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加入高水平经贸协定。 4. 促进生产力布局调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群和都市圈。 5.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技创新驱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6. 加大对人力资本投资,提升人口出生率,培育多层次人才资源。 7. 统筹发展与安全,处理好地方债务化解与长期发展关系,健全房地产基础性制度。 8. 聚焦高质量发展,增强我国综合国力,让唱衰言论不攻自破。
1. 大湾区科创实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粤港澳三地科技要素加速流动。 2. 大湾区拥有超过6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多所全球排名前50位的大学、9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5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 3. 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建设立项数量已达31家,广州超算中心打通全国首个超级算力直达香港的网络专线。 4. 预计到2030年,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级,独角兽企业将超过100家,“专精特新”企业将超过1000家。
1. 中国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强调创新性和先进性。 2. 重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打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 3.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4. 未来产业由科技创新驱动,具有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作用。 5. 多地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 龙岩市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增强老区发展新动能。 2. 龙岩市布局锂电池、半导体等新材料产业,形成锂电池产业集群。 3. 龙岩市实施“链长”+“链主”招商模式拓展产业链,建立11张产业链图谱。 4. 通过“湾企穗商龙岩行”行动引进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产业项目13个。
1. 华交会展览规模为12.65万平方米,预计吸引4万+海内外采购商。 2. 外贸企业发力产品创新、跨境电商等领域,以满足采购商对产品品质和新需求。 3. 宠物用品需求走俏,采购商关注功能性面料。 4. 老字号企业加速外销步伐,民族乐器融入中西文化元素。 5. 跨境电商成华交会亮点,为国货外销和优质国外产品进境拓展新渠道。 6. 精细化管理和性价比成为企业赢得客户的关键。 7. 高科技、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成为出口市场热点。
1. 2023年3月起,符合条件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 2. 2023年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情况显示,企业累计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1.85万亿元,其中制造业企业占比近六成。 3.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为企业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让企业敢投入、敢创新。
1. 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2.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科技领军企业。 3. 统筹推进“两端发力、一个重塑”,发力传统产业、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塑产业新格局。
1. 武汉新城会议会展中心项目是中轴线十大重点项目之一,建成后将提升武汉新城功能品质和发展能级。 2. 武汉新城定位为武鄂黄黄城市中心,承担科技自立自强、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等重要使命。 3. 2023年武汉新城建设取得成绩,包括中轴线十大项目启动、基础设施完善、产城融合发展。 4. 武鄂黄黄区域协同发展成效显著,政务服务“跨域通办”、科创大走廊建设等进展顺利。 5. 武汉新城预计今年将有多个项目迎来关键节点,中国光谷将加速建设“世界光谷”。
1. 支持民营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将民营企业自身特色与首都优势、高质量发展需求及国家重大战略结合。 2. 采用多种方式支持民营企业科技攻关和基础创新转化,三年累计支持创新联合体不超过5000万元。 3. 支持民营企业成为产业技术创新“出题者”和“阅卷人”,改革科研项目选题立项机制和验收机制。 4. 优化涉企服务,深化“一件事”集成服务,用好12345企业服务热线等机制。 5. 健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支持民营科技企业牵头组建技术创新中心,为企业量身定制创新发展支持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