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5G用户普及率超过50%,比预估提前2年。
2. 中国铁路春运数据处理能力强劲,高峰期每秒出票上千张。
3. 2023年全国网上年货节,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6.1%。
4. 中国5G基站数量已达337.7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超过8亿。
5. 华为发布5.5G智能核心网解决方案,预计今年商用。
6. 中国在5G射频收发芯片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全球领先。
7. 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占全球比例超过70%,成为全球首个实现“物超人”的国家。
8. 中国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升级,数字经济和数字生活将迎来更多发展空间。
1. 光大银行三大新赛道: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先进制造业
2. 到月末,新兴产业贷款余额约 2400 亿元,年初增长超 180 亿元
3. 为半导体龙头企业提供 5 亿元制造业贷款,助力产业升级
4. 对生物医药重点企业提供无抵押、快速放款的专精特新企业贷,满足临时周转需求
5. 为特高压节能导线企业提供 “国网 e 贷” 专项融资,快速完成订单融资
6. 与安徽通航控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度开展通航服务、低空经济等领域的合作
1. 共有 1153 个总投资 3166 亿元的新建项目集中开工。
2. 项目涵盖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包含沈阳汉京半导体等产业项目。
3. 亿元以上项目有 375 个,总投资达 2940 亿元;10 亿元以上项目 53 个,总投资达 2242 亿元;50 亿元以上项目 10 个,总投资达 1520 亿元。
4. 沈阳、大连充分发挥了龙头牵引作用,其他市也体现了乘势而上抢抓发展良好势头。
1.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
2. 前两个月,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产品产量增长较快。
3. 新兴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新业态如直播带货、即时配送蓬勃发展。
1. 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均高于50%,工业经济有望回升向好。
2. 需发挥我国制造业规模优势,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3. 中南智能算力中心布局多种算力,带动500亿元相关产业发展。
4. 珠江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带和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共同形成高端产业集聚区。
5. 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呈增长趋势,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6. 中小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应走上“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助力形成新质生产力。
7. 政府应提供高质量政务服务支持,赋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
1. 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2. “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医疗等多个领域的深度融合,促进转型升级。
3. 夯实数字基础建设,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底座。
1. 新质生产力是依托创新,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具备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形态。
2. 数字科技平台企业作为技术优势和产业经验积累者,应承担创新重任,推动技术成果转化。
3. 数字科技平台企业在数据库、人工智能等领域自主创新,取得世界领先水平。
4. 数字科技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如广汽集团借助数字孪生技术研发自动驾驶虚拟仿真平台。
5. 数字科技平台企业应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向上突破技术天花板,向下扎根产业场景,探索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路径。
1.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犹如物品的“身份证”,赋予物品唯一身份信息。
2. 截至 2024 年 2 月 6 日,全国已正式上线 342 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二级节点,接入企业节点超 41 万家,累计标识注册量超过 4520 亿,日均解析量达 1.9 亿次。
3. 标识贯通可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贯通,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应用拓展和服务延伸空间,实现数据的高效流通和使用。
4. 标识解析应用目前仍主要集中在产品设备层浅层应用,过程流程层和产业资源层的应用相对较少。
5. 规模化应用标识,需降低开发门槛,探索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的标识产品工具和解决方案。
1. 研究表明,计算力指数提高 1%,数字经济和 GDP 分别增长 3.3‰ 和 1.8‰。
2. 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重点工作包括:繁荣算力产业生态、构建高质量算力供给体系、打造算力传输网络、提高技术自主可控、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3. 算力调度模式创新方面,建议建立统一标准规范,形成算力并网、调度和运营体系。
4. 目前存在算力孤岛问题,需要建立算力调度标准规范体系,推动算力聚合服务平台发展。
5.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有利于服务国家数据事业发展全局,推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数字基座。
6. 推动通用计算、智能计算等多元算力资源协同发展,提高算力资源利用率。
7. 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加速应用和普及,在多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1. 新质生产力定义:创新主导、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先进生产力,核心标志为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
2. 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性:推动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把握科技革命机遇,提升竞争优势。
3. 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科技创新和要素优化,重点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并向产业应用转化。
4.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深化改革: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发展堵点。
5.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时间节点:2024年实现“十四五”目标关键年,创新将为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