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指数全球第12,以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为核心的“点单式”科研模式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1. 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2位 2. 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出口突破万亿元 3.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具有研发周期长、研究难度大的特点 4. 建立国家产业技术研究总院承担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工作 5. 以“点单式”科研实现科技成果供给、产业技术升级和终端市场需求精准对接
1. 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2位 2. 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出口突破万亿元 3.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具有研发周期长、研究难度大的特点 4. 建立国家产业技术研究总院承担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工作 5. 以“点单式”科研实现科技成果供给、产业技术升级和终端市场需求精准对接
1.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新型工业化的特征。 2. 将适度超前建设5G和算力等信息设施。 3. 推动5G赋能各行业、强化5G演进、支持5G-A发展、加大6G研发力度。 4. 推进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1. 2020年我国15~44岁女性群体中,宫颈癌新发病例数将近11万,死亡病例将近6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女性肿瘤第三位。 2. 平安健康推出的HPV女神关爱宝包含9大核心权益,包括居家便捷白测、疫苗极速预约、诊疗全程管理、特药全程保障等。 3. 与同类产品相比,HPV女神关爱宝优势包括:居家便捷测、疫苗极速约、诊疗全程管、特药百万保。 4. 平安健康旗下“平安家医”服务品牌已建立了覆盖22个科室约5万名内外部医生的团队,累计签约近2400位外部三甲医院以上的名医专家。
1.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数字产业集群,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2. 全国两会关注人工智能顶层设计、算力建设、场景应用等。 3. 顶层设计是抢得人工智能主动权的关键,国家层面应制定战略规划,重点支持竞争力地区和企业。 4. 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东数西算建设,优化跨区域算力调度。 5. 适度超前布局国家算力基础设施,加大运力网络投入。 6. 加快国产大模型技术攻关,鼓励产学研协同打造开源开放基础大模型。 7. 建立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加快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8. 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人才发现、培养、流动机制。 9. 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机制完善,推动形成好用、实用的AI大模型产品。 10. 加速制造业向“AI+”转型,将“AI+”应用纳入未来工厂评价标准。 11. 支持特色产业建设国家级AIGC创新平台,解决行业痛点。
1.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大湾区国创中心)致力于成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载体。 2. 大湾区国创中心采用「关键技术研发」、「产学研协同」、「科技成果转化」的三大核心使命,推动科技成果走进市场。 3. 术中手持式医用伽马相机项目仅重800克,可实时检测肿瘤细胞分布,帮助医生精准切除肿瘤。 4. 大湾区国创中心构建了「技术+产业」双轮驱动,「科技+金融」投资链条,畅通成果产业化路径。 5. 大湾区国创中心按照「1+9+N」创新体系布局,形成跨领域、大协作的创新网络。 6. 大湾区国创中心将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在河套合作区建设国际总部,协同香港、面向全球。
1. 出台19项措施促进青海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涵盖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各环节。 2. 2023年,青海省医疗器械产值超亿级,医药制造业增长21.7%,中藏药产量增长24.6%。 3. 青海省药品产业规模扩大,创新能力增强,中藏药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1. 降低行政成本,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预算比2019年下降20%,民生支出增长25.5%。 2. 中央部门带头过紧日子,支出连续负增长或微增,节约资金用于支持地方民生发展,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38%。 3. 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科技支出增长30%,2024年中央本级科技支出增幅达10%。
1. 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是大力发展的五大金融领域。 2. 我国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不力,存在金融与科技融合度不足的问题。 3. 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金融支持,建议措施包括: - 加强市场主导,激活市场化资金。 - 建立标准体系和第三方专家评审机制。 - 完善政策支持,提供税收激励。
1. 中央企业去年基础研究投入达600亿元人民币,占研发投入比重接近6%。 2. 中央企业将加大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投入,并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与国内科研机构等合作。 3. 中央企业将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目标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占比达35%。 4. 中央企业转变理念,摒弃短期投资、追求脱实向虚等落后理念,营造新质生产力生态。 5. 中央企业现有120万科技人才,鼓励科技工作者勇于创新攻坚。
1.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扩容提质,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 2.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 3. 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超过1170万人,政府强调强化促进青年就业的政策举措。 4. 政府报告提出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制度。 5.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6. 政府计划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7. 政府提出健全生育支持政策,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减轻家庭生育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