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2%,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
2. 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五大行动:产业筑基、创新铸魂、数字赋能、绿色转型、品质革命。
3. 七个支撑保障:战略导向、制度环境、产业科技创新、要素配置、对外开放、产业治理、工业文化。
4. 七“新”策略:新技术引擎、新要素体系、新生产方式、新组织形态、新产业体系、新发展要求、新治理模式。
5. 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调整制造业内部结构,优先发展新兴产业。
6. 中国工业发展成就: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超级计算机、5G等领域取得突出成果。
1. 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占比目标:35%(2025年)
2. 首批启航企业重点布局领域: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
3. 深化精准考核:以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升级需要为方向,引导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4. 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衡量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场表现
5. 市值管理应以优化企业内在价值为核心,通过合规的手段合理传递价值,避免仅以绝对市值作为衡量标准
1. 2023年上海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数量:2.6万户
2. 2023年上海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优惠金额:超1700亿元
3. 科创税费优惠政策的落实是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保障
1. 签约落地项目共47个,签约金额达1105亿元。
2. 四川材料化工产业规模目标:到2027年超过3.8万亿元。
3. 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清单涉及242家企业,479条合作项目,供需总金额超3000亿元。
4. 四川材料化工产业2023年营收1.76万亿元,占全省工业总营收35.9%。
1.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有利于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 实施设备更新行动应推动设备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升级。
3. 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应注重激发消费需求、优化政策机制、灵活推进。
4. 实施回收循环利用行动应完善回收网络、规范二手交易、加大技术创新。
5. 实施标准提升行动应加快完善绿色低碳标准、全面提升设备产品技术标准、强化国内国际标准衔接。
1. 生物制造利用生物组织或生物体进行物质加工,生产相关产品的先进工业模式。
2. 生物制造的原料为可再生物质,工艺为发酵过程,可降低能耗、减少设备投入。
3. 生物制造产业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可应用于医药、农业、食品、化工等领域。
4. 我国生物制造基础较好,但关键菌种、装备依赖进口,成果转化效率低。
5. 推动生物制造发展,建议重视底层数据库、软件及菌株设计,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6. 通过平台建设、产业扶持,加速生物制造产业化进程。
7. 构建产业生态系统,推动生物技术与工业领域融合,扩大生物制造技术应用范围。
1. 3月份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8%、53.0%、52.7%,均位于扩张区间。
2. 新订单指数上升4.0个百分点至53.0%,新出口订单指数上升5.0个百分点至51.3%,重返扩张区间。
3. 高技术制造业、消费品行业、装备制造业PMI分别为53.9%、51.8%、51.6%,同比上升。
4. 小型企业PMI升至扩张区间(50.3%)。
5.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6%,表明企业发展信心增强。
6. 非制造业景气水平持续回升,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4%,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2%。
7.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2%,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2.3%。
8. 公路人员流动量同比增长10.3%,农用物资公路货运量同比增长20.6%。
1. 2024年2月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32308亿元
2. 出口总额:16516亿元,其中货物贸易出口14569亿元,服务贸易出口1947亿元
3. 进口总额:15792亿元,其中货物贸易进口12592亿元,服务贸易进口3200亿元
1.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2.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3. 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赛道。
4. 创新驱动的新质生产力将增强企业发展动能和提升产业竞争力。
5.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赋能实体经济。
6. 人才支撑和资本市场赋能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至关重要。
1. 蛋白酶在水产养殖中促进肽形成、降解抗营养因子,提高蛋白质利用率,减少氮排放和污染。
2. 高温失活是蛋白酶在水产饲料中应用的挑战。
3. 研究提出了“在线酶解”方案,通过在工厂内酶解原料,避免加工破坏酶活性,降低成本,解决粘连等问题,实现酶解与饲料加工同步,提高蛋白酶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