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在发达城市渗透率更高,北方落后于东南沿海,保费比燃油车高20%,废旧电池回收需完善监管体系。
1. 一线城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接近40%,四线及以下城市不到30%。 2. 北方地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25%,远低于东南沿海地区的40%。 3. 新能源汽车平均保费比传统燃油车高出20%。 4. 废旧电池回收需要加强立法、完善标准、建立第三方公共平台。
1. 一线城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接近40%,四线及以下城市不到30%。 2. 北方地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25%,远低于东南沿海地区的40%。 3. 新能源汽车平均保费比传统燃油车高出20%。 4. 废旧电池回收需要加强立法、完善标准、建立第三方公共平台。
1. 2024年1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达476.49万亿元,同比增长8.5%。 2. 银行业机构总资产达429.58万亿元,增长8.1%。 3. 保险业机构总资产达32.86万亿元,增长15.8%。 4. 金融业机构总负债为434.97万亿元,增长8.5%。 5. 银行业机构负债达394.49万亿元,增长8.1%。 6. 保险业机构负债达29.92万亿元,增长17.1%。
1. 2022年底,中国城镇既有房屋中建成年份超过30年的接近20%,预计到2040年前后近80%的房屋将进入设计使用年限的中后期。 2. 三项制度相互联系、互为衔接,目的就是为了给房屋提供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房屋体检发现问题,通过物业费、维修基金、房屋养老金实现“小修小补、大修大补”,如果楼栋存在较大风险,就需要动用保险资金。 3. 部分地区已开始针对特定住房探索开展房屋体检、养老金、保险三项制度试点工作,如山东烟台、青海西宁、广州等。
1. 鼓励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参与各类业务试点,支持在华外资机构深耕中国。 2. 保险业资产仅占中国金融业总资产的7%,与国际平均水平差距较大,加快发展保险业有利于改善金融市场结构。 3. 计划出台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支持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在沪落地。 4. 保险业将围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健全涵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产品体系。 5. 大病保险覆盖人群达到12亿人,保险业积累的养老准备金超过6万亿元,将推动加快补齐第三支柱短板。
1. 保险业资产占中国金融业总资产的7%。 2. 农业保险覆盖1.64亿户农户,大病保险覆盖12亿人。 3. 保险业积累养老准备金6万亿元,长期健康保险责任准备金2万亿元。
1. 京津冀地区直接投资超1万亿元,提供约100万亿元财产保险保障,广发银行贷款余额超1100亿元。 2. 支持京津冀交通、文旅等重大项目建设,如京雄高速、北京环球度假区。 3. 落实绿色金融,设立多项绿色投资基金,支持生态环境修复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4. 致力于民生保障,提供养老服务、灾后理赔等措施,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1. 我国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突破5万亿元,同比增长9.13%。 2. 我国保险密度为3635元/人,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3. 我国保险深度为4.1%,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4. 险企应持续提升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精细化管理能力和全球布局能力。 5. 险企应深入推进保险业与健康管理、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等产业衔接。 6. 险企应积极探索耐心资本长期投资的新路子,助力居民财产性收入长期稳健增长。 7. 险企应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提升投资收益。 8. 险企应深入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升运营效率。 9. 险企应增强全球布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1. 公司提供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保险产品,满足“新市民”群体多元化保险需求。 2. 针对特殊群体,提供专属残疾人保险产品,保障范围涵盖多种保障责任。 3. 全面参与上海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承办等工作,实现所有行政区域的覆盖。 4. 积极推广“糖安宝”医疗保险,为糖尿病特殊群体提供超1.1亿保障。 5. 制定“万企千亿”行动方案,聚焦中小微企业,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普惠金融产品。 6. 为上海全体驻村“第一书记”提供保险保障,践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
1. 为建筑行业提供13款保险产品,保障6万余人次物流从业人员。 2. 为近7万名残疾特殊群体提供专属残疾人保险产品。 3. 为超500万上海市注册志愿者捐赠保险。 4.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共计赔付1.5亿元。 5. 参与基本医疗保险经办业务,完成8个医保基金监管综合检查项目。 6. 为糖尿病特殊群体提供超1.1亿保障。 7. 为上海市1200余家中小微企业超2.6万人次提供保险保障,风险保额达77亿元。 8. 为4万余名农村人口提供保险保障。
1. 预期利率3%以上的理财产品逐渐稀少。 2. 部分保险产品的利率可能从3%调至2.75%。 3. 6月以来,超过20款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运作。 4. 近42%的分红险产品分红实现率低于100%。 5.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至2.274%,债市收益水平下降。 6. 高息存款治理影响理财、保险产品的配置难度。 7. 预计理财、保险产品的低利率趋势将持续。 8. 建议做好投资者预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