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RC外部版V3.1
大数据优选每日重点财经资讯
共 217 篇文章

标签:仪器仪表 第21页

2023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2.2万亿元

1.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23年“企业成本”调研报告》公布。 2. 2023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过2.2万亿元。 3. 2023年,全国共有30个城市(区)纳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范围。 4. 接受调查的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从2021年的82.90元上涨至2023年前三季度的83.55元。 5. 全球高风险也抬高了中国企业的成本。 6. 报告建议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降低要素流动成本;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国产稀释制冷机ez-Q Fridge完成性能测试,达到国际主流水平,成为国内首款可商用可量产的超导量子计算机稀释制冷机。

1. 国盾量子发布消息,国产稀释制冷机ez-Q Fridge完成性能测试,达同类产品国际主流水平,成为国内首款可商用可量产的超导量子计算机稀释制冷机。 2. 稀释制冷机是构建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关键核心设备,可为超导量子计算芯片提供接近绝对零度的超低温环境。 3. 国盾量子在2023年下半年向两家科研单位交付了国产稀释制冷机产品,经客户多月测试,设备长时间连续稳定运行,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4. 国盾量子作为唯一参与“祖冲之二号”超导量子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授权支持,完成了稀释制冷机技术的成果转化,搭建了国内领先的生产线,实现产品的量产落地。 5. 국산 희석 냉각 장치 ez-Q Fridge 가 고객에게 인도된 후 성능 테스트를 완료했습니다. 결과에 따르면 이 장치의 실제 운영 지표는 유사 제품의 국제 주류 수준에 도달했으며 국내 최초로 상용화 및 양산이 가능한 초전도 양자 컴퓨터 희석 냉각 장치가 되었습니다.

2023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出口额均创新高,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行业营业收入增长7.8%,实现利润总额增长7.0%。

1. 2023年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高于全国工业和制造业增速4.1和3.7个百分点。 2. 机械工业实现营业收入29.8万亿元,同比增长6.8%;实现利润总额近1.8万亿元,同比增长4.1%。 3. 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12.1万家,资产总计达36万亿元。 4. 机械工业主要涉及的五大行业,投资增速均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其中电气机械连续两年增速始终高于32%。 5. 机械工业外贸总额、出口额均创新高,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0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7%;出口额7830.2亿美元,同比增长5.8%。 6. 机械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行业营业收入24.2万亿元、同比增长7.8%,实现利润总额1.4万亿元、同比增长7.0%。

吴忠仪表公司是国内控制阀龙头企业,其智能生产车间获评多项智能制造荣誉,订单多规格、多品种、单件小批定制化,管理和组织生产难度较大,公司加大信息化投入,提升协作企业水平,优化自身能力释放。

1. 吴忠仪表公司是国内控制阀行业的龙头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冶金、电力、化工、石油、轻纺、建筑等领域。 2. 公司研发的高温排气阀成功实现10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使用,极大增强了控制阀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3. 吴忠仪表公司坚持主业发展,致力于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公司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 4. 公司先后建立多个创新平台和载体,被认定为自治区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 5. 吴忠仪表公司智能生产车间实现人、机、物、数据互联互通,形成虚拟仿真与现实生产实时互动的企业。 6. 公司多数订单金额不大,往往是多规格、多品种、单件小批定制化,管理和组织生产难度较大。 7. 公司在信息化上加大投入,实现全流程管理,提升协作企业水平,优化自身能力释放。 8. 吴忠仪表公司先后获评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中国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智能制造最佳实践企业等荣誉称号。

甬舟铁路项目的金塘海底隧道工程中,甬舟号盾构机采用特制刀具、智能监测系统和先进导向系统,在中国首次应用于深海隧道盾构施工。

1. 甬舟号盾构机全长135米,总重量4350吨,刀盘开挖直径14.57米,配备特制刀具308把。 2. 甬舟铁路工程全长约77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 3. 金塘海底隧道是全线控制性工程,西起宁波市鄞州区,东至舟山市金塘镇,全长16.18公里,其中盾构段超过11公里。 4. 甬舟号盾构机采用重型带压刀盘设计,比常规刀盘增加滚刀70把、增加重量100多吨,缩小了刀间距。 5. 甬舟号盾构机首次研发应用滚刀磨损智能监测系统,刀盘耐磨性、破岩能力更强。 6. 甬舟号盾构机应用了目前控制精度最高、技术最先进的导向系统作为设备掘进的“眼睛”,配备了超前地质预报和超前注浆加固等专用设备。

2024年中国航天计划实施70次宇航发射、发射290个航天器,包括空间站常态化运营、探月工程、民用卫星发射等任务。

1. 航天科技集团计划2024年实施约70次宇航发射任务,发射约290个航天器,完成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和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 2. 空间站进入常态化运营模式,年内将完成2次货运飞船、2次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和2次返回任务。 3. 推进探月四期工程,发射鹊桥二号中继星、嫦娥六号探测器,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南极采样返回。 4. 发射海洋盐度探测卫星、电磁监测卫星02星、中法天文卫星、实践十九号等多颗民用卫星,满足各行业用户应用需求。 5. 加速推进建设航天科技集团“新一代商业遥感卫星系统”。 6. 2023年中国航天实施67次发射任务,位列世界第二,研制发射221个航天器,发射次数及航天器数量刷新中国最高纪录。

国家布局车联网建设,车路云一体推进落地,产业上下游协同布局或成商业模式突破口。

1. 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建设17个国家级测试示范区、7个车联网先导区、16个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 2. “车路云一体化”技术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大规模应用落地仍需打通更多环节。 3. 行业内企业正积极推动“车路云一体化”的落地发展,包括提供智能道路建设方案、自动驾驶方案、云端调度平台等。 4. “车路云一体化”的未来发展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布局发力,还需要更高层次的多方合作解决数据平台建设、商业模式探索等问题。 5. 建议引入社会资本,实现多方联合发力的模式,通过搭建一体化的数据平台,向政府机构和其他相关单位出售脱敏数据获得受益,有助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车路云一体化”商业模式。

京津冀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产业结构升级,新兴经济快速发展,城镇新增就业1595.6万人,三地共绘产业链图谱,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1. 京津冀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是2013年的1.9倍;三地分别是4.37万亿元、1.67万亿元和4.39万亿元; 2. 三地产业结构持续升级,第三产业比重提高9.6个百分点; 3. 新兴经济快速发展,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2.9%; 4. 京津冀地区城镇新增就业累计1595.6万人,三地分别新增316.2万人、441.1万人和838.3万人; 5. 京津冀三地共绘产业链图谱,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6. 围绕技术“卡点”实施协同攻关,围绕产业链“堵点”开展联合招商,加快培育先进产业集群。

漳州核电二期工程“华龙一号”3号机组开工建设,该机型是我国自主三代核电,首批4台已建成投运,漳州核电规划6台,1号机组预计2024年投产。

1. 漳州核电二期工程“华龙一号”3号机组浇灌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标志工程建设全面展开。 2. “华龙一号”是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已成为当前世界核电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 3. “华龙一号”首批4台机组全部建成投运,批量化建设进展顺利。 4. 漳州核电规划建设6台核电机组,1号机组预计2024年内投产发电。 5. 每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每年发电超100亿度,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3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6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7000多万棵。

北斗发射圆满收官,新卫星通信容量升级,应用遍及多个领域,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社会总保有量破12亿台/套。

1. 本年度北斗系统年度发射任务圆满收官,两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成功发射。 2. 新卫星在通信容量、原子钟技术和载荷智能化等方面得到升级。 3. 北斗系统应用已深入交通、通信、农业等多个领域,目前中国境内支持北斗定位的手机出货量占比达98%以上。 4. 2022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达5007亿元,同比增长6.76%。 5. 北斗系统形成了涵盖硬件和软件服务的全链条完整产业链,国产芯片出货量超亿级规模。 6. 目前,全国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超过12亿台/套,北斗规模应用已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关键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