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者和消费者。
2. 绿色创新是现阶段中国经济投资创新和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新动能之一。
3. 低碳绿色产业已成为疫后经济复苏和增长重要的驱动力。
4. 新能源领域一定程度的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固有特征,有利于竞争、优胜劣汰和技术进步。
5.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超大规模、充满活力的市场和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的优势。
6. 政府应坚持“双碳”目标不动摇、推广碳账户和碳核算,形成全面严格的减碳责任机制。
1. 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最大动力为科技创新。
2. 科技创新并未出现衰退,发展速度可能更快。
3. 科技创新马太效应强化,头部企业生态系统重塑作用巨大。
4. 科技创新分工趋势向全流程全生命周期覆盖。
5. 数字底座和数据底座成为通用基础设施。
6. 人工智能发展呈现与人类智能平行叙事。
7. 资本市场功能转变为微循环、微生态。
8. 商业银行需要拓展金融服务方式、提升产业知识、审视风险管理策略。
1. 1-5月,北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汽车制造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2. 1-5月,北京市场总消费额同比增长5%,其中,服务性消费额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降转增。
3. 1-5月,北京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1%,5月份环比下降0.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1%,5月份环比下降0.5%。
4. 前5月,北京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3.5%,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到位资金同比下降30.4%。
1. 科创板推出“科创板八条”,标志着科创板改革再出发。
2. 科创板聚焦“硬科技”特色,完善发行、并购、股权激励和交易制度。
3. 科创板改革旨在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1. 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职业教育体系,涌现出众多高素质技术人才,支撑我国拥有全部工业门类。
2. 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迫切,预计到2025年仅制造业领域技能人才缺口将近3000万人。
3. 职业教育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需要实实在在办好。
4. 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政策引导产教融合、产学合作,以满足市场需求和产业结构匹配。
5. 重庆市永川区作为西部职教基地,重点发展新能源、现代装备制造等五大专业集群,推进教随产出、产教同行模式。
6. 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校中厂""厂中校",保障学习与生产融通,提高技能人才与产业需求匹配度。
1. 推动产业发展三大方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2. 机床行业迎来更新向智能升级的新周期
3. 国产机床自主可控能力逐步增强
4. 机床设备需求将持续释放,行业回升可期
5. 金属切削设备类“黑科技”展品成为展会主角
6. 钣金与激光加工设备市场需求增长,助力用户高效加工
1. 1-5 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4%。
2.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 9.6%,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达到 57.3%。
3.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 17.5%。
4. 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 11.5%。
5. 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 8.5%。
6. 1-4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 4.3%。
1. 世界银行预计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4.8%,较此前预测上调0.3个百分点。
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期调高至5%,比此前预测提高0.4个百分点。
3. 1-5月,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快于全部投资7.5个百分点。
4. 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占比分别达32.8%和15.5%。
5. 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集成电路等新产品产量保持两位数增长。
6.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5%,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0.0%。
1.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良好。
2. 服务业持续恢复,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好。
3. 市场销售增速回升,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
4.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
5. 货物进出口较快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6.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同比下降。
7. 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工业生产者价格降幅收窄。
1. 深圳先进院孵化企业近2000家,申请专利约1.5万件。
2. 深圳理工大学首批设立7个交叉学科学院,重点发展新兴学科。
3. 深圳理工大学建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创新中心、2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4. 深圳理工大学师资队伍包括海内外院士14人、国家级人才88人。
5. 深圳理工大学采用“学院+研究院+书院”协同育人模式,建立分轨培养教学体系。
6. 筹建期间,深圳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生1300多名、博士生400多名,75%毕业生在大湾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