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新闻 第152页
1. 去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经济总量超3万亿元。
2. 今年一季度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2%,经济社会发展开局良好。
3.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先进材料正加快成长为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4. 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7年保持为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4年在325天以上,连续6年没有重污染天气。
5. 长江“十年禁渔”3年来监测到的鱼类增加了1倍多。
1. 全国冬小麦已收1.9亿亩,收获进度57%,比去年快17.7%。
2. 投入联合收割机最多超25万台,9—10公斤/秒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为跨区作业主流机型。
3. 农业农村、交通运输、公安部门共同提供跨区作业接待站服务,农机产销企业组织流动维修车到田间地头送修送配件。
4. 近期麦收地区大多天气晴好,机收进程快,目前已连续9天日机收面积超过1000万亩。
5. 未来一周,麦收省份大部天气晴好,总体利于成熟小麦收晒。
1. 民营经济发展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本要求,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2.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
3. 国家发改委组织会议强调,要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强化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协同,助力民营企业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
1. 截至目前,全国至少 22 地发布收购存量商品房相关政策。
2. 杭州临安区收购商品房用于公共租赁住房,昆明、苏州市将收购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3. 中央设立 3000 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预计带动银行贷款 5000 亿元。
1. 臭氧污染会分解昆虫性信息素,导致昆虫难以找到同种配偶。
2. 臭氧水平上升对昆虫繁育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3. 近地面臭氧浓度过去30年以0.5%―2%的速度持续上升。
4. 臭氧污染会破坏植物与授粉昆虫之间的信号传递,影响作物营养成分和次生代谢物质,从而影响昆虫种群动态和生态平衡。
1. 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26.8%,二氧化碳排放下降超35%。
2. 全国环境空气质量实现长期向好态势,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3. 2023年全国法院共受理环境资源一审案件25.9万件,审结23.2万件。
1. 2024年河南省六五环境日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哲介绍,河南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其他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2. 黑龙江省塑造了“无废冰城”“无废油城”“无废林都”等环保模式,创建了924个“无废城市细胞”。
3. 黑龙江省2023年完成省内101个重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4. 甘肃省平凉市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开工实施185个项目,累计新增透水铺装面积73.61万平方米,年雨水资源化利用量16万吨。
1. 光电院孵化企业可完成验证、生产、出货全过程,打通产业化关键环节。
2. 长材院通过“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帮助项目推进样品转化。
3. 联合实验室、众筹科研、产业链合作等模式整合创新资源,高效解决技术难题。
4. 企业主动联动产业链,共享研发成果,推动技术变革。
5. 多学科交叉、平台化科研组织有效整合高校、企业、产业链要素,激发新质生产力。
1. 转转平台累计实现碳减排量411.3万吨,相当于一台传统燃油车绕地球赤道行驶231亿公里所释放的碳排放量。
2. 转转平台累计能源减耗达到5625GWh,相当于中国47万户家庭一年的能源消耗。
3. 转转平台通过环保包装措施,减少了传统材料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助力实现碳中和经济的目标。
1. 2023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超3万亿元,同比增长6.1%。
2.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先进材料等产业加快成长为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3. 重庆汽车产量超过23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50万辆。
4. 西部金融中心集聚1800多家金融机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两年增加近15万。
5.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川渝贸易往来超过8700亿元。
6. 重庆建成100个巴渝和美乡村,164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7. 重庆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7年为优。
8. “一件事一次办”数字化应用覆盖新生儿出生、企业开办等90%以上涉民生和企业服务的高频事项。
9. 重庆累计建成城市轨道13条,538公里。
10. 重庆累计改造老旧小区7200多个,完善“一老一幼”等社区服务设施8900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