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Cai财经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0.宏观 » 国内宏观

中国提前实现碳排放峰值预期

2025-07-22

数据:

中国碳排放预计在2024年达到峰值,2030年前确保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发电是最大排放源,占总量约60%;清洁能源投资使火力发电同比下降5%;电动汽车销量有显著增长;中国碳排放占全球总量的近三分之一。

线索:

中国的提前达峰目标可能影响全球碳排放趋势,投资于清洁能源的发展可能为相关领域提供投资机会,同时也可能面临火力发电和煤化工行业的风险。电动汽车市场的迅速增长将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的排放降低,为新能源相关企业带来机会。煤化工行业的扩张可能引发对环境影响的担忧。

正文:

近日,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展现出强大的领导地位,同时其碳排放也显示出阶段性峰值的迹象。根据中国的“双碳”目标,预计其碳排放量将于2024年达到峰值,2030年前达到明确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简报指出,这一峰值预计比先前预期提前六年。

中国的碳排放在2021年中达到了阶段性峰值,然后开始下降,受新冠疫情影响,能源需求一度减少。随着经济复苏,排放量再次上升,预计到2024年3月排放量将达到最高点。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的排放量同比将下降近2%。

发电是中国最大的排放源,约占总排放量的60%。尽管电力需求增长,投资太阳能、风能和核能的规模在减少了火力发电的排放。第一季度,基于清洁能源的投资使得火力发电(煤炭和天然气)发电量同比下降5%,满足了电力需求增长3%,该行业的排放量比2024年第一季度下降了近6%。

虽然中国仍在投资新建燃煤电厂,这被部分外媒解读为对气候变化的不重视,但其实这些新厂的效率更高,对中国二氧化碳减排计划至关重要。第一季度,生产相同电力所需的煤炭量同比降低了近1%。

交通运输的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9%。电动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在2023年截至5月的12个月内,电动汽车月平均销量超过120万辆,而2021年同期仅为20万辆。此外,卡车运输也在逐步改用液化天然气以降低排放。

碳化工行业的扩张旨在减少对外国能源的依赖,尽管其排放量上升,但钢铁和水泥行业因房地产市场低迷,其排放量受限。即使存在周期因素,碳简报依然判断排放量不太可能上升,因为清洁发电的增长超过了长期需求增长。

自2021年底以来,中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2亿千瓦,发电量增长超过50%,其中太阳能和风能占83%。在能源消费中,非化石燃料的目标比例需要在2060年前达到80%。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2023年的碳排放量约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尽管如此,按人均计算,中国的排放量处于适中水平。如果中国能够提前达峰,这将有助于全球碳排放的显著减缓,尤其是在控制全球变暖方面或将放松碳预算。

如果中国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碳预算将得到扩展,并可能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7度以内。改善了中国早期达峰的情景可节省约570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2024年全球排放量的40%以上。

尽管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但降碳过程将持续数十年,未来中国仍需大幅投入绿色能源,以实现其长期的碳排放目标。

发布时间:

相关推荐

评论 ( 0 )

3.1 W

文章

53.0 W

点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