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Cai财经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9. 汽车 » 电动车企

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从L2到L4的渐进发展与挑战

2025-07-17

数据:

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在发展路径上面临多重选择,包括渐进式发展与跨越式发展。全球算力正在快速提升,L3及以上级别的需求正在增强,导致各大车企和芯片公司不断进步。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市场预计将在2025年见证显著增长。

线索:

智能辅助驾驶行业正在经历算力及算法革新,云端与边缘计算的结合推动技术成本降低,并催生出多种新的业务模式和解决方案。同时,市场竞争也在加剧,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的企业将成为未来的关键。此外,技术的伦理和安全性问题将成为相当大的风险。

正文:

智能辅助驾驶技术自诞生以来就伴随着发展路线的讨论。关于从L2跃升至L4是渐进式还是跨越式发展的争论持续不断。同时,纯视觉技术与多传感器融合之间的选择,以及行业标准的统一与车企的定制如何平衡等问题都是当前的热点。

过去十年间,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算力经历了质变,依赖于“云端训练-边缘推理-车端执行”的三级架构。在这套系统中,计算任务从车端迁移至云端,使得算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目前,特斯拉的云端算力已超过88.5EFLOPS,吉利星睿智算中心及其他企业也在不断追赶。

随着车端算力 exponentially 增长,面向L2级以上的任务对算力的需求也在大幅提升。英伟达Thor-X-Super芯片将极大改变现有的性能标准。对现实环境感知与响应的要求也提高,边缘算力成为重要的技术基石,直接影响着L3及以上智能驾驶的落地效率。

中国的智能辅助驾驶正朝着更复杂的场景发展,旨在实现从高速到城市的全面智能驾驶系统,并将场景细化到全链路的智能化管理。这一进程标志着智能驾驶技术从单一驱动向多维度协同的转变,核心推动力便是算法、数据与算力的有效结合。

目前,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正在经历从硬件依赖到数据主导的转变,数据闭环成为其变革的重要环节。从数据采集到处理,再到最终的云端分析,整个过程需要确保高度的合规性和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传感器的成本结构正在下降,激光雷达等设备的价格下降为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扫清了障碍。

智能驾驶算法也正朝着端到端集成的方向演变,新的技术架构尤其是视觉-语言-动作模型(VLA)在增强模型性能的同时,也面临应用落地难度大等多重挑战。然而,拥有更强泛化能力的世界模型有望成为未来智能驾驶的引擎,通过合成虚拟环境减少对现实数据的依赖。

各大企业在云端算力及敏捷开发方面的持续努力,意味着智能驾驶技术将在2025年迎来大规模的商品化与应用,而与此同时,参与企业的竞争将愈发激烈,能迅速满足市场需求的公司将获得先机。

当L3级智能辅助驾驶的门开启之后,将引发更深层的智能化思考和对人类出行的本质反思,即不仅要追求效率,也要关注安全与舒适。真正在技术的背后保有的,是我们对未来的期待,以及与智能系统和谐共处的新起点。

发布时间:

无具体发布时间。

相关推荐

评论 ( 0 )

3.1 W

文章

52.5 W

点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