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全球运营商最大单体液冷智算中心,智算规模达6.7EFLOPS,芯片国产化算力占比超85%,服务京津冀地区90%需求。
线索:
本项目是中国移动在云计算和大算力领域的关键布局,具备巨大的市场潜力与竞争优势,同时随着国内芯片产业的逐步成熟,本土厂商的参与提升了自主可控的能力。然而,技术壁垒与市场竞争也可能为投资带来不小的挑战,特别是在推动多元芯片整合与生态建设方面。
正文:
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的和林格尔新区,矗立着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这里是全球最大的单体液冷智算中心,总占地面积达1402亩。自2012年开始建设并于2016年投入运营以来,该中心为国家的东数西算布局提供了强有力的算力支持,专门面向京津冀地区以及长三角等地进行服务。
呼和浩特数据中心的未来感氛围扑面而来,走入中心,可以看到一排排整齐的机柜,闪烁的指示灯如银河般壮观。呼和浩特数据中心是中国移动在智算领域投资高达400亿元的项目,计划总建筑面积约为142万㎡,建设10栋数据机房和6栋配套楼房。
随着AI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型模型的崛起,AI算力的需求大幅上升。呼和浩特数据中心因此成为行业重点建设项目。采用液冷技术的做法,解决了传统风冷技术在高功率情况下散热难题,使得数据中心的散热效率更高。
内蒙古地区得天独厚的资源和气候条件,提高了数据中心的能效。例如,该地区的平均气温为7.7℃,自然条件有助于实现低电能利用效率(PUE),此外,2024年预计园区PUE为1.23,绿电占比高达69%。
在芯片国产化方面,中国移动的呼和浩特数据中心已经通过与多家本土芯片厂商合作,实现了超过85%的芯片国产化占比,包括天数智芯、华为昇腾、壁仞、昆仑芯等多种国产算法芯片的应用。园区内目前的算力达到11400P,其中90%服务于京津冀的需求。
中国移动还在攻克多元异构算力整合的技术难题,实现不同芯片的混训,通过建设统一算力池,较好地提升了算力利用效率。
该数据中心也在多个行业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包括政务、工业、能源等领域,推动其智能化及数字化转型。多项大型模型的训练与应用已经成功落地。此外,针对市场需求,中心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未来,呼和浩特数据中心将依托于国家的科技创新政策,做好基础资源的备储与配套设施的建设,以支撑算力的规模化应用。
发布时间:
最后修改时间为2025年7月17日07:06:03。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