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2025年1月至7月10日,国内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领域共发生141起投融资事件,其中121起来自机器人整机厂,20起来自机器人零部件企业。2025年以来,具身智能领域单笔过亿的融资事件共有51起。国资及地方基金参与了超30起融资事件。
线索:
具身智能领域吸引了大量投资,主要来自风险投资、科技巨头及国资基金,显示出市场的浓厚兴趣。然而,行业仍存技术早期性和产品成熟度不足的风险。在此背景下,成功的企业或产品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考验企业的商业模式与融资能力。
正文:
随着2025年热钱持续涌向具身智能,众多公司纷纷在此领域获得融资。DeepSeek和宇树机器人最近在公众活动中展示了具身智能的实力。这一领域成为资本和舆论关注的新热点。
根据IT桔子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7月10日,国内的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市场共经历了141次投融资事件,数量显著超过了2024年的77起。行业巨头英伟达的CEO黄仁勋指出,物理AI和机器人技术可能成为规模最大的产业。
各地政府也开始重视具身智能的布局。北京市计划推动百余项关键技术的突破,苏州市同样将具身智能列为重点发展方向,深圳市则计划构建具身智能基座。这表明政策层面对具身智能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大。
截至7月10日,2025年已有51起单笔融资金额过亿的事件。银河通用在2025年6月获得11亿元融资,成为最高融资案例。它在迅速获得超23亿元的融资后,迅速发布了具身大模型机器人Galbot G1,并积极在工业和零售领域探索应用。
2025年以来,完成多轮融资的具身智能企业逐渐增多,其中一些企业在关键融资阶段表现优异。大厂如美团、阿里、腾讯等频频入局具身智能的投资,美团在半年内就出手了4次。腾讯和阿里也对行业内的企业进行了多次股权投资。
国资基金也积极参与此领域的融资活动,频繁出手帮助地方企业扩展市场。根据统计,截至目前国资与地方基金参与了超过30起投融资事件,显示出国企对于具身智能技术的重视。
尽管投资热潮正在进行,市场的早期淘金热特征明显。大多数企业尚未达到B轮融资,亟需资金掘金的同时也需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此外,随着投资热情有放缓的迹象,企业要应对未来可能变冷的行业周期,需取得足够的资金储备来渡过。
具身智能仍需在真实场景中找到可持续的客户基础。近日,中国移动宣布相关企业中标代工服务,这表明具身智能的实际应用逐渐显现。未来的发展窗口期将在2025年下半年和2026年上半年期间展开。
发布时间:
2025年7月16日 07:27:12
评论 ( 0 )